所有钦差,赴地方公干,都负有为天子体察民情、了解地方的义务,是可以就所见所闻加上所感,向天子上书的。
在杨沅附的第二本奏中,他便提及了杨政之死,潘泓岳之死。
关于这场动荡,利中军政大员一定会上书朝廷的,因此杨沅没有就此事的细节多作阐述。
他主要是分析了导致利中接连出现大事的原因,并且附上了自己的建议:
请朝廷派一位资历老、军衔高、最好是有西军背景,能镇得住一众骄军悍将的老将军,出任利州中路都统制。
依据这一标准,杨沅直接举荐了人选,首选张浚,次选杨存中。
如果仅仅担任都统制有些高官低配,那就再给个太尉的官职也就成了。
消息传回临安时,官家赵瑗正卧病在床。
他之前在宗阳宫城楼上挨了兵部郎中雷应星一记铁拳,打到脾裂。
只是这种内伤,从体表实难看的准确。
再加上皇帝从成都回来后,积压了许多必须要由他亲自决断的国事。
赵瑗日夜操劳,休养的不好,因此这内伤变成了暗疾,始终将养不好。
如今一到深秋,气候变化,赵瑗的身体愈发不好,大半时间都在卧床静养。来自钦差的密报,是直接呈报御前的。
赵瑗带病看罢,立即叫人去政事堂,把晋王赵璩、宰相沈该和魏良臣唤进了内宫。
因为天子病体不愈,赵璩被抓了壮丁,如今虽然不是监国,却也待在政事堂,为他分忧处理国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