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哪怕驰道已经修成,时间的耗费依旧是三倍不止,每至一处,运粮之人都会消耗一些钱粮,百里消耗一石粮食。
水陆联运差不多要少消耗一成的粮食。
既然都已经能制造出这样的大船,与其假人之手,为何不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墨知白沉吟片刻,道:“我也问过陛下,陛下说,若全部交给官吏办漕运,官吏人数众多,需国库发放俸禄,且官吏要么因无利可图而懈怠,要么中饱私囊,实际亏损更为严重。”
“陛下已经在平阴津这些渡口附近三里的地方增加集市,这些集市降低了一成市税,方便商人直接买卖运输,以此成就漕运的繁荣,除了运输粮食,更运输一些布匹和商品。”
“商人自发雇佣民夫,民夫得以赚钱,商人有利可图,积极性更高。”
“商船除了楚悬这个大东家,还有不少三川郡的富商入股合作,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会积极检查货船的安全性,为了赚钱,商船更不会停。”
墨知白眯眼道:“陛下是利用了商人逐利的特点,让他们为帝国做事。”
“听说最近各大津口附近都已经有商人开始建货仓,水况湍急之时,货物存至货仓,待可行之时,满仓运输,据我所知,敖仓的粮食如今还有三百万石,数月以来,昼夜不停运至上郡和岭南,依靠的都是这些商船。”
嬴政暗吸了一口凉气,赵凌当真是将人心拿捏得死死的啊!
商人逐利,他不打压,就拿出利益给他们,让他们赚钱,同时也利用商人让漕运更加便利。
无非是给钱罢了!
国库和少府可是有的是金银呢。
嬴政之前统一货币,不就是为了让百姓之间的交易更加方便吗?
货币代表的是国家的信誉。
以金银作为百姓的货币,让商人为了金银而劳作。
赵凌做的是真的很好。
当然,前提便是,国家有那么多的金银。
在赵凌登基之前,国库是有许多的粮食的,珍稀的宝物也很多,但金银的储备却相形见拙。
赵凌步步为营,将咸阳富豪权贵们的金银全都骗……赚进了国库里,再让金银成为货币涌入民间。
无论是百姓还是商人收了钱都愿意做事,比起官吏做事还要积极。
这其中还有一个前提便是,粮食足够,否则百姓吃不饱饭,给再多的金银也换不了一口粮食,那金银也成了无用之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