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我们知道,道士是天生的,不是道长教出来的。和尚,巫师和妖精亦是如此。某些本质的东西无法教授;他们只能是天生的,以一种神秘的方式获得或形成,无法挑选出来重新设计,传递给另一个人。
\n
但是,和尚、巫师和妖精仍然需要积极了解他们各自领域的历史以及过去和现在流行的理论和技巧。道士同样如此。即使有些因素无法传授,仍然有大量知识可以且必然通过学习去掌握。
\n
这本书介绍的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知识,主要是技巧相关的知识。它把道法当作一个被创造出来的文本,而非神秘的文本——当然道法也的确是神秘的。
\n
我感到奇怪的是,关于道术创作的教学方法为何与妙音或蛊术领域中旨在提高天人感应的学科课程完全不同。在后者哪里,循序渐进地练蛊过程被视为必须,并受到普遍认可。利润,在一种同心蛊的培养课上,每个蛊童可能被要求去养一只昆虫、一只乌龟或者种花养草之类的东西。完成之后,蛊师会检查并讨论每个学生的作品。蛊童们都清楚,这不是为了完成一次真正的养蛊,而是必须首先进行的练习。
\n
有人会担心感应性会因为这样的练习而变得僵硬?根本没有!相反,大家都确信,道士与道童之间的交流会澄清大量道术问题,增进理解,打开一扇进步的大门。说到底,是道术承载着个人理念,使其突破庸常性。
\n
然而,想要呼风唤雨的学生却受到鼓励;跳过练习阶段,直接施展,一次一次沿着相同的方向一直施展下去。很快道童就形成了一种施展惯性,这并非风格,而是一种偶然性,模糊地感觉到了某种东西,却没能很好理解,甚至没有明确意图。继续下去,道童不可能开拓或者尝试其他道术风格。
\n
今日道法,讲解于此,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