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接过烫手山芋一样得到了当初的那个问题:
\n
怎样才能让一个人误以为自己的秘密已经一览无余?
\n
从一开始肖自铭就是因为出色的应用心理学背景在犯罪心理概念开始流行时被当作先进人才引入昱州市警队,当然清楚这类心理诱导在审讯和情报学里早已存在,不过他也同样清楚,这种方式容易导致被讯问者产生虚假自供,也是对人心理防线与逻辑思维能力的极大摧残。
\n
问出这个问题可能有多重原因,让老师心生惶恐的是这种极端的态度,而对肖自铭来说,除了老师的警醒让深信没有无故警惕的元素,还有后续他查到的一些绝对称不上都是巧合的事实。
\n
事实其一,这名女生名叫尹慧希。档案资料上显示,她在大学毕业后曾经创业注册过一个小型公司,租用的办公场所目前显示在同僚调查中那位关键人物所大份额控股的枫越集团名下。
\n
事实之二,小型公司的盈利情况乏善可陈,但大体的投资走向和枫越集团的收益波动相符。最为可疑的地方在于,小企业本身的盈利不足以支撑支出的部分,更像是另有用途的皮包公司。
\n
事实第三,和枫越集团最初让人开始追查的种种疑点类似,虽然情况没有那么泛滥成灾,但确实有几名和她交集极深、曾试图检举或威胁的人,皆在不长时间内因意外或病变先后去世。
\n
还有一点——尹慧希现在已经死了。
\n
那时的肖自铭尚不清楚,无论结局如何,比起江卓甚至梁自衍,尹慧希这个人才是一切的开始。只是模糊的直觉让他认为,哪怕这位学生已经身故,追查这条线都绝对不会毫无收获。
\n
而在这件小事发生之后,追查着尹慧希死亡前留下的痕迹,他从一个据说以前也被问过同样问题的线索人物那里得到了一个联系方式,和一个身份特殊的年轻人刻意制造了一次碰面。
\n
调查路径的线条短暂的交汇,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