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我们家情况特殊,我爸他……算了,不提他了。”
“总之这个工作我肯定是保不住的,与其这样,我还不如把工作卖了。”
“只是我刚来棉纺厂上班还不到一个月,身边也没什麽朋友,不知道婶子你身边没有认识的人想买工作?”
“价格我也不多要,按现在市价给就可以,如果能换成票据就更好了。”
姜姒现在手里不缺钱,票据虽然有,但以後过日子,要用票的地方多了去了,光是手里的这些显然是不够的。
之所以选择找周科长,说到底还是为了图省事。
毕竟,周科长是劳资科的一把手,又是棉纺厂的老人儿,他出面的话,厂里肯定不会故意卡着手续不放。
“小姜,你想好了吗?”张丽华的声音忽然有些发颤。
“是的,婶子,要不然我也不会这个点过来了。”
见姜姒真有卖工作的打算,张丽华激动地都不知道说什麽才好。
这两年不仅学校停了课,沪市的各大工厂也都无一例外的冻结了招工指标。
当然这是对外的说法,有还是没有,这个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就算有少量的指标那也是厂里内部消化了。
真要给了外人,厂里的那些老员工们还不得把天给吵翻了。
七月那会,66届初高中毕业生分配政策一出来,张丽华就感觉後面67和68届的学生讨不了好。
虽说上面一直强调,分配政策大致相同,可城里的岗位就这麽多。
66届的学生都已经占的差不多了,哪还有多馀的位置去安排後面的学生?
果不其然,上个月67届毕业生分配政策一出,天都塌了!
反正棉纺厂家属院里这麽多孩子,张丽华就没见几个是留在城里的。
运气好点的被安排到了近郊的崇明农场,少部分人被分配到了外省支援三线建设,馀下的那些全部被安排到了农村插队。
这不,前段时间,张丽华托熟人悄悄打听了一下68届的分配政策。
对方虽然没有明说,但张丽华一听对方那迟疑的语气,就知道老幺他们这一届大概率是要‘一片红’了。
她不是没有想过要给老幺买个工作,可问题是,这年头的正式工都是铁饭碗。
工资高福利好,等以後退休了还可以让家里的孩子顶班,谁舍得拿出去卖?
退一万步说,就算要卖那也是先紧着亲朋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