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华商回国投资的。
而且现在还有一个很好的契机,张廷兰在背后策动了南洋华人独立,造成了冲突越来越严重,不管是英国还是荷兰,都对华商有严重的不信任,经常审查,到处找麻烦。很多华商的经营空间越来越小,这时候国内给们开了一扇大门,这些人多半会踊跃回国。
听到张廷兰说出了这个设想,王永江就忍不住揶揄的说道:“拙也读过厚黑学不成,我怎么感觉有点像补锅法的味道啊!”
张廷兰一想,这话也有道理。南洋的事情是自己闹出来的,结果又开放大门,把华商弄回来,和故意扩大裂痕的补锅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管怎么说,只要能做到皆大欢喜,那就是好办法。”张廷兰道:“让华侨回国投资,也有一点问题,那就是他们多半都是广东福建的人,就算投资,也多半会投在家乡。”
王永江笑道:“那就要看引导了。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要把基础设施跟上去,粤汉铁路一定要加快修通,另外从杭州南下,到福州。再到广州的沿海铁路也要修出来,这样东南各省也就连接到了一起了!”
一聊到铁路的问题。唐绍仪急忙说道:“赶快回会议室吧。正好部署一下第一个五年计划。”
众人再度聚集到了一起,王永江编制过东三省的发展规划,虽然完整执行一个五年,就因为全国统一,而不得不进行调整,但是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按照新计划。从1924年开始,一直到1928年结束,作为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在这个时期当中,中国要让主要工业品翻番加倍。其中钢铁产量要达到500万吨,在23年,东三省的钢铁产量达到了65万吨,比起预计的还要多将近10万吨。
加上国内其他地区的产量,总计也只有80万吨左右,要达到500万吨,就要增长4倍还多,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量,不过张廷兰对这个目标还是很有信心的。
自从入关以来,张廷兰就在北京,唐山等地着手建立钢铁厂,另外对汉阳铁厂的扩建工作也在进行,河南完成土改之后,也有了大笔资金,因此也在建造钢铁厂。
这些钢铁厂基本上在三年之内,陆续都会完工,到时候中国钢铁产量就能达到200万吨左右。
而且由于茂山铁矿的开发,中国和意大利签署了一项协议,中意合作,在中国建造粗钢生产基地,然后将钢锭运到欧洲销售。
同时德国也加入进来,中国要引入德国技术,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