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眼睛瞪圆了,他和其他人还不一样,作为一个狂生,刘文典自觉没有什么做错的地方,也就不用害怕政府。
“曾部长,你就这么不看重传统文化,你想把国粹精华都撇到一边去么?要知道这些宝贝不只中国人推崇,就连西方也有人在搞研究。你就不怕多少年之后,中国人要到国外去学国学么?”
曾有翼笑着摇摇头:“前一段时间副总统和我聊过一点感受,他几年前得到了一个千金,副总统格外的上心,小丫头会爬,能站起来,能叫爸爸,每一点进步,都让他格外的惊喜。这些惊喜,和西方人研究中国文化差不多,他们不过是用一种俯视的眼光而已,原来一个落后卑微的国家,竟然也有一些闪光点,但也是仅此而已。而如果中国能够强盛起来,我们的文化自然受到尊崇,要是不然,美国才不过建立一百多年,又有什么文化历史,但是不一样被多少人顶礼膜拜么?”
刘文典听到了这话,突然仰天大笑起来:“张廷兰果然是一个妙人,竟然能说出这么一番道理来,我倒是真的想看看他能把中国带到哪一个地步了!”
说完之后,刘文典转身离开了会场,另外还有十几名文史一类的教授离开,但是和理工科有关系的教授学者,全都留了下来。这些人很明白,他们要想搞研究,没有国家支持,没有足够的实验经费根本不成,从奉天的经验来看,张廷兰对此还是相当大方的。
果然如同他们的预料,曾有翼在公布了新的管理措施之后,就提出了新的教育科研经费的问题。总额一下子增加了百分之五十,而且还特别规定这些经费要用在物理化学的实验室上面,要从德美引进一批最先进的实验器材。
另外又确立了一批科研攻关项目,一旦做出了成绩,就可以得到各级的科技进步奖。相比以往不受重视,这次变革等于是给理工科的发展关上了一扇窗,但是却敞开了大门,很多真正有心做事的专家学者,还是欢欣鼓舞,甚至欣喜若狂。
曾有翼在公布这些改革措施的时候,蔡元培都在下面静静的听着,他一句话都没有说,等到最后,蔡元培才站了起来,走到了曾有翼的身边,忍不住说道:“我已经老了,根本上时代的了,只盼着中国的教育事业能发展的更好吧!”
“蔡先生,不只是教育,中国的未来也会更好的!”
蔡元培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但是还是点了点头,的确张廷兰刚刚又取得了一项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同英国最终签署了一项全新的协定。
这算是多少年来,中国外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