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东亚第1大坞,自来水管道是中国最早的自来水设施。
随后俄占期间,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1902年末,完成第1期建设工程投入生产的大连船厂,耗资198.7万卢布。工厂占地面积3.1万露坪,建有3000吨级船坞和栈桥码头各1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28栋,以及水电设施。
而到了日本控制期间,投资的力度又增加了不少,1908年,川崎造船所从满铁租借大连船厂后,立即着手对其进行扩建和改建。首先改建和新建了一部分水工设施,扩大了修船和造船能力。1913年3月,将3000吨级船坞扩建为5000吨级,新建小型系泊码头和旱坞各1座,生产车间增加到10个,并逐步配备了造船、造机、机关车和车辆制造所需要的设备。
翻开这些历史,确实可以发现,旅大的造船业基础,比起葫芦岛要强的太多了,最难得经过了满清,沙俄,日本连续的投资,使得船厂一直在延续和发展之中,几十年积累的技术,相当雄厚。
在日本统治期间,虽然也进行了投资,但是也有限制,主要的造船能力还保留在了国内,没有不遗余力的发展旅大。如果按照张廷兰所说,奉军是要坚定的发展旅大,凭着这些年技术积累,再加上充足的资金,建造万吨的船舶,并非不可能。
这一瞬间,大家对于奉军的雄心壮志,终于有了一个判断。如果按照奉军的发展速度,他们在三五年之内,或许真的能够达到目标,甚至速度会更快。而且有了马肯森号作为参考,就可以直接跨过大型军舰的技术难题,从而一步登天。
毕竟当时德国从海军不入流的国家,冲到世界第二的位置,也不过是十几年而已,有些东西往往就是水到渠成的。
连续击败了俄国和日本之后,没有敢怀疑奉军的坚定意志,或许远东的格局,很快就会因为奉军大踏步走向海洋,而发生彻底的改变。
张廷兰当然也注意到了一些记者惊恐万状的反应,心中头暗自高兴,想要把日本人忽悠住,光靠一艘马肯森号还是不足,一艘战巡而已,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必须让日本人相信,奉军有更大的野心,也有支撑野心的实力才行。
张廷兰在这个时候,释放发展造船业的信号,就是全盘忽悠计划的一个环节,当然发展计划是真的,可是奉军未必要建造战列舰,而是要大力发展航母。
不过在张廷兰的案头,已经放着一份精心炮制的发展报告,奉军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开工兴建两艘大型战列舰,五年之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