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的则还是想回乡种田。
听见这个消息,江涵长舒一口气。
没想到还有千把人愿意跟著自己,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大明边军,不是什么饥民流寇之类的乌合之眾。
虽然甲冑兵器差了点,但好歹也是大明的制式武器,比起那些拿著锄头木棍的饥民流寇可强上不少。
等回去把银子换成粮食,给他们好好养养身体,再打点武器盔甲,拉出来又是一只百战之师。
明末时的明军分为两种,一种是卫所兵,一种是营兵。
卫所兵很好理解,就是朱元璋的癔梦,號称“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的军户制度下的士兵。
营兵则是后来卫所败坏后的產物,是由招募而来的士兵组成。
主要由精锐选锋,家丁等组成,是后期明军的野战精锐,而江瀚这一千两百人也都是营兵。
对於这个结果,江瀚感到很满意,当即下令伙头军生火造饭,等饱餐一顿后,他才领著这两千人启程,返回陕西。
延绥镇大军来的时候是沿著边墙一路过来的,但现在兵变后,江瀚一行人也只能挑小路走。
虽然江瀚身上还带著从吴自勉那里搜出来的各种印信,但为了安全起见,江瀚还是选择儘量绕开各种关卡。
在江瀚的授意下,二柱和黑子每遇到一座城池,就会去採买一些粮食,少则几十石,多则几百石。
江瀚心里清楚,以后的陕西,天灾频发,粮食可比银钱珍贵多了。
就这样一路走走停停,转眼间已经到了正月末了。
江瀚一行人终於来到了山西汾州地界,雪下得越来越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