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态标准得像个认真查阅资料的普通学者。钢笔在摊开的笔记本上有节奏地移动,留下清晰但学术化的笔迹:地下水主径流通道与微型断层构造的相关性模型参数校正要点……,目光快速扫过字里行间。当手指划过一页印满陈旧钻孔部署图与应力监测点位分布图的页面时,视线精准地捕捉到了图例旁一行不起眼的批注小字:“dl系列基岩支撑点微裂隙应力集中校正因子为0.92……”
\n
dl系列!
\n
裴凡生的心脏在胸腔内猛地收缩了一下,血液似乎瞬间加速奔涌。他几乎能听到自己视网膜聚焦时发出的细微声响。指尖在那行字上极其自然地停顿了一瞬,仿佛只是辨认不清墨渍,旋即流畅地翻向下一页。大脑却在同步开启高速引擎:dl-447!那个捕捉到瞬间诡异高频能量的监测点编号体系!如此平凡地出现在这份枯燥的工程理论记录里!仅仅是巧合?还是那个通往深渊的门户,本身就以某种刻板的“dl-xxx”形式被记录在这些尘封的地质档案里?
\n
他需要记录它。动作流畅地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普通智能手机——屏幕保护的蓝天白云背景在文献堆里显得突兀而日常——对着那张布满注解的页面和前面几页的论述文字,认真拍了几张照片。手机自动在弹窗里标记:“煤田工程资料参考图-归档-待分类”。
\n
做完这一切,他继续低头阅读。视线却再也无法完全投入眼前这些寻常的参数组合。一个个关联的、模糊的、甚至疯狂的问题在脑海中冲撞:dl点普遍的力学特性?某个特定点是否拥有奇特的空间属性?传送技术利用了这一点?抑或是选择这些点本身就源于某种技术规则?线索浮于纸面,却沉入千层地壳之下,无法掘取。
\n
裴凡生捏了捏鼻梁,试图驱散因高强度阅读和精神紧绷带来的双重疲惫。目光下意识地抬起,扫向阅览区尽头那片高大密集的书架森林,如同检视自己感知的疆域。
\n
就在视线的边缘,书架形成的幽深走廊连接社科区的位置。一个身影突兀地闯入视野一角——穿着一件质地挺括、长度及膝的米色薄款长风衣——正略略俯身,似乎在认真翻阅底层书架上的卷册。此时此地,初夏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