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要想领略央朝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么没有比天鸿书院更合适的地方了。
当然选在此处姜琼月还有一番考虑,那就是书院这等地方,北戎那些探子轻易混不进来,能省去她不少麻烦。
因着以前替侯府操办族学的缘故,姜琼月那时为了给族亲和府里的孩子请一个品行兼优的师长,没少往天鸿书院跑,因此跟书院的山长褚明诚相当熟络。
加上谢吟还是前任院长杨文信的得意门生,有着这两层关系,即便没有提前知会,姜琼月还是顺利把耶律桀带进了天鸿书院。
书院内,古木参天,书声琅琅,每一块石板,每一扇窗棂,都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文化积淀。
不过耶律桀显然不怎么感兴趣,没走一会儿,就嚷嚷着读书无聊,坐在一旁的凉亭就不走了。
他穿着这身衣服,连腿都迈不开。
这鬼丫头还不如直接给他上个枷锁来的痛快。
姜琼月却乐得歇脚,听闻不远处的学堂中,先生正带着一帮七八岁的孩子们念着诗经,她也摇头晃脑地跟着念叨。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耶律桀虽然不理解整个句意,但是兴师,甲兵等词句还是能听懂的。
“一群连刀枪都没摸过的书呆子,知道什么是兴兵打仗么。”
他不屑地打断姜琼月嗤笑道。
“到了战场上,还是得真刀真枪见功夫,有本事拉开架势干一场,别的都是扯淡。”
姜琼月怎么会听不出来他在借机指桑骂槐,嘲讽谢吟不敢与他在战场上对峙一较高下。
她也不恼,只是送了耶律桀一个白眼。
“这是出自先人《诗经·秦风·无衣》中的诗句,说的是关键时刻国家团结一心,共同抗敌的决心。”
“眼下虽然大央在同北戎和西羌两邦和谈,但并不代表我们没有背水一战的勇气,大央的儿女血液里流淌着先辈的勇武,心中铭记着家国的荣光,和谈是为求长久安定,但若敌人背信弃义...”
姜琼月意有所指,顿了顿才看着耶律桀继续一字一句道。
“我们亦将毫不犹豫地拔剑而起,捍卫国土,守护百姓。”
她声音坚定而有力,眼里皆是晶亮的光芒。
换了平时,耶律桀这时候一定会不服输地回视,但眼下,他对姜琼月的这种既有文雅的风度,也有战士的锐气表示折服。
而且他心里也是赞同姜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