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的,怎么能够推知呢?
高阳应打算建造房舍,术匠答复说。“现在还不行。木料还湿,上面再加上泥,一定会被压弯。用湿术科盖房子,现时虽然很好,以后一定要倒坍。”高阳应说:“照你所说,房子恰恰不会倒坍。木料越干就会越结实有力,泥越干就会越轻,用越来越结实的东西承担越来越轻的东西,肯定不会倒坍。”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奉命而行。房子刚落成时很好,后来果然倒坍了。高阳应是喜在小处明察,却不懂得大道理啊!
骥、骜、绿耳等良马背朝太阳向西奔跑,到了傍晚,太阳仍在它们的前方。眼睛本来就有看不到的东西,智慧本来就有弄不明白的道理,道术本来就有解释不了的地方。人们不知道一些事物的所以然,但它们确实就是这样。圣人就顺应自然创制制度,不在一时不懂的地方主观判断。
有度
贤明的君主坚持一定的准则听取议论,所以不犯错误。坚持一定的准则并依据它来听取议论,就不可以欺骗了,不可以疑惧了,不可以恐吓了,不可以取悦了。普通人的智慧,对于自己已经了解的不胡涂,对于自己还不了解的却是胡涂的。如果凭着这种智慧听取议论,就容易被别人欺骗了,就可以疑惧了,可以恐吓了,可以取悦了。这是了解得不清楚造成的。
有个客人问季子说:“根据什么知道舜有才能?”季子说:“尧本来已经治理好天下了,舜谈论治理天下符合尧的想法,因此知道他有才能。”客人问:“你虽然知道他有才能,又根据什么知道他不会谋求私利呢?”季子说;“那些能治理天下的人,一定是通晓生命本性的人,应该是没有私心的了。”夏天不穿皮裘,并不是爱惜皮裘,而是因为温暖有余。冬天不用扇子,并不是爱惜扇子,而是因为寒凉有余。圣人不谋求私利,并不是爱惜财货,而是因为要节制自己。如能节制自己,贪心浊欲尚且能够抑止,又何况圣人呢?
许由辞让天下并不是勉强做出来的,而是因为对生命本性有所通晓。有所通晓,就会屏弃不义不洁之利了。孔丘墨翟的弟子门徒布满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