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令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民有畏王之令、深见侮而不敢斗者,是全王之令也,而王曰:‘见侮而不敢斗,是辱也。’夫谓之辱者,非此之谓也。以为臣不以为臣者,罪之也。此无罪而王罚之也。”齐王无以应。论皆若此,故国残身危,走而之谷,如卫。齐湣王,周室之孟侯也,太公之所以老也。桓公尝以此霸矣,管仲之辩名实审也。
<b>译文</b>
先识
凡是国家濒于灭亡的时候,有道之人一定会事先离开,古今都是一样的。土地的归属取决于城邑的归属,城邑的归属取决于人民的归属,人民的归属取决于贤人的归属。所以,贤明的君主得到贤人辅倥,人民自然就得到了,得到人民,城邑自然就得到了,得到城邑,土地自然就得到了。土地的获得难道一定要亲自巡视那里,一定要亲自劝说那里的人民吗?只要得到根本就够了。
夏朝的太史令终古拿出法典,抱着哭泣。夏桀执迷不悟,暴虐荒淫更加厉害。终古于是出逃投奔商。商汤高兴地告诉诸侯说:“夏王无道,残害百姓.逼迫父兄,侮辱功臣,轻慢贤人,抛弃礼义,听信谗言。众人都怨恨他,他的掌管法典的臣子已自行归顺了商。”
殷商的内史向挚,看到纣壬越来越淫乱昏惑,于是用车载着殷商法典出逃投奔周。武王非常高兴,把这事告诉诸侯说:“商王昏乱至极,溺干饮酒作乐,躲避疏远箕子,亲近妇女和小人,妲己参与致事,赏罚没有准则,不依法度行事,残杀了三个无辜的人,人民大为不服。他的掌管法典的臣子已出逃刊周的国都。”
晋国的太史屠黍,看到晋国混乱,晋国君主骄横而没有德义,于是带着晋国的法典归顺周国。周威公接见他时问道:“天下的诸侯国哪个先灭亡?”屠黍回答说:“晋国先灭亡。”威公问其原因,屠黍回答说:“我前一段在晋国的时候,不敢直言劝谏,我拿天象的异常,日月星辰的运行多不合度度的反常现象启示晋君,他说:‘这些又能怎么样?’我又拿人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