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亡国的君主,就听不到他有什么好。这就好比优秀的农民,他们善于区分土地适宜种植什么,勤勤恳恳地耕种锄草,但未必能有收获。然而有收获的,一定首先是这些人。收获的关键在于遇上及时雨。遇上及时雨,这是靠了上天,不是优秀农民所能做到的。
越国遇上大灾年,越王很害怕,召范蠡来商量。范蠡说:“您对此何必忧虑呢?如今的荒年,这是越国的福气,却是吴国的灾祸。吴国很富足,钱财有余,它的君主年少,缺少智谋和才能,喜欢一时的虚名,不思虑后患。您如果用贵重的礼物、卑谦的言辞去向吴国请求借粮,那么粮食就可以得到了。得到粮食,最终越国必定会占有吴国,您对此何必忧虑呢?”越王说:“好!”于是就派人向吴国请求借粮。吴王将要给越国粮食,伍手胥劝阻说:“不可给越国粮食。吴国与越国,土地相接,边境相邻,道路平坦通畅,人民往来频繁,是势均力敌的仇国。不是吴国灭掉越国,就必定是越国灭掉吴国。象燕国、秦国、齐国、晋国,它们处于高山陆地,怎能跨越五湖九江穿过十七处险阻来占有吴国呢?所以说,不是吴国灭掉越国,就必定是越国灭掉吴国。现在要送给它粮食,给它吃的,这是长我们对手的锐气、养活我们的仇人啊。国家钱财缺乏,人民怨恨,后悔就来不及了。不如不给它粮食而去攻打它,这本来是普通的道理。这就是从前我们的先王所以成就霸业的原因啊。再说闹饥荒,这是交替出现的事,就如同深渊和山坡一样,哪个国家没有?”吴王说。“不对。我听说过,正义的军队不攻打已经归服了的国家,仁德的人给饥饿的人粮食吃。现在越国归服了却去攻打它,这不是正义的军队!越国闹饥荒却不给它粮食屹,这不是仁德的事情。不仁不义,即使得到十个越国,我也不去做。”于是就给了越国粮食。没有过三年,吴国也遇到灾年,吴人向越国请求借粮,越王不给,却来攻打吴国,吴王夫差被擒。
楚王想夺取息国和蔡国,于是就假装跟蔡侯友好,并且与他商量说:“我想得到息国,该怎么办?”蔡侯说;“息侯的夫人是我妻子的妹妹,请让我替您宴飨息侯和他的妻子,跟您一起去,乘机偷袭息国。”楚王说;“好吧。”于是楚王与蔡侯带着宴飨用的食品进入息国,军队与他们同行,乘机夺取丁息国。楚军回师驻扎在蔡国,又夺取了蔡国。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7页 / 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