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身子,不毁坏自己的形体,这可以叫敞孝顺了。君子一举一动都不忘记孝道。我忘记了孝道,因此才忧愁。”所以说,身体不是白己私有的,而是父母亲留给的。
人民根本的教养是孝顺,行孝道是奉养。奉养父母是可以做到的,对父母恭敬是难做到的,对父母恭敬是可以做到的,使父母舒适是难做到的,使父母舒适是可以做到的,能始终如一是难做到的。父母死了以后,自己行为谨慎,不要带给父母坏名声,可以叫做能善始善终了。所谓仁,就是以孝道为仁;所谓礼,就是实行孝道,所谓义,就是以孝道为宜,所谓信,就是以孝道为信,所谓强,就是以孝道为强。欢乐自然会由于实行孝道而产生。刑法自然会由于违背孝道而施行。
本味
做事情从根本做起超,经过短时间必定有收获,从枝节做起,就会劳而无功。功名的建立,是由于抓住了事物的根本,得到了贤人教化。不是贤人,谁懂得事情的教化呢?所以说,建立功名的根本在于得到贤人。
有侁氏的女子采摘桑叶,在中空的桑树里捡到一个婴儿,把他献给了自己的君主。君主命厨师哺育这个婴儿,并让他击了解这是怎么回事儿。厨师向君主报告说:“婴儿的母亲住在伊水边,怀了孕,梦见天神告诉她说:‘臼里如果出丁水就向东跑,不要回头看。’第二天,她看到臼里出丁水,就把情况告诉了她的邻居,向东跑了十里,回头一看,她的村子已是一片汪洋。于是她的身体变成了一棵中空的桑树。因此给这个婴儿起名叫伊尹。”这就是伊尹出生在空桑之中的缘由。伊尹长大了很贤德,商汤听说伊尹贤德,就派人向有侁氏请求要伊尹,有侁氏不答应。伊尹也想归附汤。汤于是就请球娶有侁氏女为妻,结为婿姻。有侁氏很高兴,就把伊尹作为女子陪嫁的奴仆给了汤。所以,贤明的君主为求得有道之士,没有什么办法不可使用。有道之士为求得贤明的君主,没有什么事不能做。贤明的君主和有道之士各如其愿,然后彼此都很快乐。他们事先不谋划就能亲密无间,不约定就能恪守信用,共同尽心竭力,承担危难和劳苦,内心却以此为乐。这就是功名取得极大成就的原因。贤明的君主、有道之士本来不会孤独,士如果孤独傲慢,君主如果骄傲而且喜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