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目前为止他还未遇见所谓的“费家的人”。
萧秋水往长安南行约五十里经“弥陀寺”后至“流水石”再转至“兴宝泉”“白衣堂”、“大悲堂”、“甘露堂”“竹林寺”“五佛殿”但见山中森林蔚绿清石灵泉秀莫已类近江浙山水。
然后再经“朝天门”景色至此仰望可见三峰并峙高耸云端云烟围绕有说不尽的舒情与苍寞。
过“五马石”后即登“一天门”。“一天门”虬松苍藤石隙奇状。岸岩奇突与“胜宝泉”的“漱石枕泉”各具奇胜。
然则萧秋水却无心赏胜只从“圆光堂”的沙弥处得知近日在终南岱顶亦即北五台(就是“文殊台”“清凉台”“灵应台”“舍身台”与“岱顶”共列五台另岱顶之西有“兜率台”“太乙台”等不在此列)、常有陌生人来往。此乃自岱顶“圆光台”所传达的消息。
萧秋水于是决心上岱顶。
如果费家的人匿伏在华山那终南山就是他的前哨欲图攻到中心先毁了前哨再说。
上访顶的险道上一直有两个人跟在萧秋水不远处高谈阔论。
萧秋水初以为这两人是为跟踪他来的所以十分留意后来听他们的谈话知并无恶意。
“你看一路上来的寺庙挂满了什么御赐的匾牌每个皇帝都有好像替他们供奉长生殿位似的真是无聊。”较为高爽利落的男子说。
“简直讨厌死了。小时候母亲强迫我念《论语》啊呀呀一个字七八个意思五六种读音什么古今字呀、考证呀、注释呀真是我的妈。孔子的话很有道理这点我承认就是文章太刁难人了。”另一个精明精悍的女子接道。
“胡说”那高的男子道:“你真没念过书孔子是‘述而不作’书不是写的而是他说的他弟子来誊抄就是手抄本啦。”
“嘿”那矮的女子说“那么文字艰深势不于孔老夫子的事了。我知道了孔子可能写作慢讲话快他就请人来当他的文书他来说别人来写……”
“是了。孔子写作不擅长这点倒是人所未见呢……”
“说不定他在创作上还有挫折感呢……他弟子促他成书之后还到七十二国去周游定必是推广他的著作……”
“喔当时他的名声一定是不够响各路关系没有搞好……反观老子就聪明得多了。”
“何解?”
“老子的道德经人人朗朗上口都不是‘道德’两个字吗?!”
“有道理……没料你我两位大学问家在此明山秀水间研究得出一段学者们皓穷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