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一三年,六月的雪城,烈日炎炎。
\n
祁嘉穿着大背心、花裤衩,双手插兜下了火车,叼着根烟,沿着线路向雪城工务段古塔工区走去。
\n
看着远处的工区,祁嘉感慨万千。
\n
虽说是屎窝挪进了尿窝子,怎么都是臭,但好在调到这个地方后,下班能回家了,人要知道满足,是不?
\n
可父辈流传几十年的话,“远看捡破烂的,近看要饭的,仔细一看,原来是工务段的!”如同一把尖刀一样,不停刺痛着祁嘉的心。
\n
他是个退伍兵,刚分工作两个星期。
\n
当时,铁路的退伍兵是分工作的。
\n
这种情况当时叫“系统管理单位职工子女专项安置”政策,不仅仅是铁路,石油、电力等等承担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国企都有这个政策。
\n
因为自己父亲就是工务段的工人,在部队待了两年之后,回来铁路就接收了他,派去鹤城的铁路工程学校就读了一年,然后分到了工务段。
\n
现在想想,真应该感谢党和国家。
\n
他初二就辍学了,在社会上瞎混,虽说没造成什么影响,但也是没有文化。
\n
那时候,他总有一种可笑的优越感,学生花钱上学,毕业了不一定能就业,因为这个政策,退伍兵开着工资上学,并且,单位早就接收完了。
\n
当时,祁嘉的志愿是机务段,想当一名火车司机,第二志愿是车务段,能穿上制服干干净净的,开多开少无所谓。
\n
可天就不遂人愿,他分到了工务段。
\n
虽说那也是国家编制内的工人,但儿时的印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