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成为了世界贸易的二道贩子。
此前,世界上最活跃的商人,不是中国人,也不是西方人,而是阿拉伯人。
奥斯曼帝国统一这片区域后,阻断了商路,实行垄断,提高了货物价格,使得西方开始寻找新航路。
西方由此崛起,而崛起后的西方,控制海上航线后,反过来对奥斯曼进行了封锁。
这时奥斯曼帝国没有想到的,没想多他们的垄断,居然逼着西方世界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并将很快就抢了他们的生意。
这次奥斯曼和萨珊,都是希望与大魏进行更多的交流。
高义欢不管他们分别都是什么目的,都令礼部好好招待,还分别答应了各国使节的一些要求。
武鼎六年春,在各国使者准备返回之际,高义欢要求他们登上城楼,一起检阅了大魏的军队,身穿新式军服的魏军,使得各国使者惊呼。
这天,长安城的百姓纷纷涌到了朱雀大街两边,数十万百姓和各国使节观礼了这次阅兵。
高义欢站在城楼上,看见军队走过,如同三胖子一样,不时的拍手鼓掌。
走在最前面的,是训练多日的帝国军校的学生,他们在李定国的带领下,拿着崭新的燧发枪,穿着威武的黑色军服,豪情万丈、激情飞扬,当走到观礼台前时,然后发出响彻云霄的呼声:“陛下万岁,大魏帝国万岁。”
紧跟着他们的,分别是各甲种营,丙种营挑选的精锐步军,再往后是威武雄壮的冲击骑兵,英姿勃发的龙骑兵,还有数量众多的炮兵。
正面方阵,一个个的通过城楼前,士卒齐齐持枪行礼,侧头大呼,“陛下万岁,大魏万岁!”
魏国的阅兵,给了各种使节,极大的震撼。
沙俄使者莫罗斯基回国多年后,在魏军进入莫斯科前夕,写下了回忆录,“对于大魏帝国和它的军队,在那一刻,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就像几百年,我们恐惧鞑靼一样。”
波兰使者回国后,对波兰人说,“我强烈建议国王与大魏帝国结盟,要与这样一个强大的帝国为敌,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德川幕府的使者回到日本后,日本的反应最为迅捷,第一批遣魏使当年便从江户出发,不过由于造船技术低劣,船队遇见风暴,全部沉入大海。
对此德川幕府并不气馁,次年又派出遣魏使来长安,开始学习大魏的军事和经济文化。
高义欢的目的达到了,大魏藩属,不敢有丝毫非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