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可以说是劳苦功高。
他上书,本来以为高义欢会挽留,而且这也是惯例。
一般老臣辞官,皇帝都会挽留,以示恩宠,要是请辞,皇帝都不留,那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一般而皇帝都会挽留。
可这一次,高义欢批准了,并且没有挽留。
这一下,扬永裕被动了,北党也很被动,谁都知道高义欢不待见杨永裕,老先生在长安赖了半个多月,觉得没意思,伤心至极的回乡去了。
杨永裕辞官归乡,上奏的张柏木不久便升了一级,北党立刻提起了警惕。
陈名夏忙举荐刑部侍郎王有才,接替尚书职位,并推荐入阁,与此同时,南党察觉到高义欢要对付北党,立时举荐闲赋在家的姜曰广入阁。
就在两方争锋相对时,高义欢却点了一个不相干的人,刚从河东调到河北担任布政使宋之绳入阁。
大魏朝廷内,官员主要分为三块,第一块是北党,第二块是南党,第三块则是不结党,不过在朝廷混,结党组团,相互提携,无疑能升得更快,所以结党的官员,占了朝中一多半。
宋之绳与陈名夏同榜,陈名夏是探花,他是榜眼,而且他就是陈名夏引荐,才投入高义欢的麾下。
陈名夏一看是他,便不出声了,有同榜的关系,加上是他举荐,按着官场的规矩,就是自己人,不过高义欢选择宋之绳,却是知道他这个人,不结党,谁的帐也不买。
军资案中,北党没什么损失,可是仅仅事隔两个多月,二号人物就被搞掉,让回过神来的北党立时人心惶惶,绷紧了精神,准备反击。
可是高义欢的动作,也就到此为止,他一面命人继续追查,一面则开始安抚勋贵集团。
他没有启用南党推荐的姜曰广,便是他故意释放的一个信号,同时他还将内阁召集起来,商议另两件事情,准备转移视线。
天阁内,高义欢端坐在皇位上,面带微笑,几名大学士则坐在两旁。
这时高义欢挥手屏退上茶点的宫女,微笑道:“近些日子,朝廷上下沸沸扬扬,因为那么几件事,牵制了朝廷的精力,使得国事荒废,朕深感忧郁。”
众多大学士沉默着,听着高义欢继续道:“朕思虑再三,南北之间,矛盾如此之大,朕还是有责任的。”
李岩、陈名夏等人闻语,齐齐抬头,李岩忙道:“陛下,臣身为首辅,没能调和矛盾,责任在臣!”
南北之间的矛盾,明朝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