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遇到大些的村子,可听到学子们的朗朗读书声。
有时可遇到背著布包放学回家吃饭的大些的孩童,本是排著队从学校出发。
待先生们看不见了,孩童们便一鬨而散,男孩们跑到路边拔根狗尾巴草叼在嘴里,一副天老大他们老二的囂张模样。
女孩们更喜欢摘一些,编著环戴在头上,蹦蹦跳跳跑回家。
每每看到这些车马,他们就会站到路边,静静等著马车离开,再回家与家里人讲他们今天见到的马车如何大,竟要三匹马来拉。
进了城,会更热闹些。
路边全是叫卖的吆喝声与討价还价的声音,城中的人过半已穿上了布衣衫,纵使穿著麻布衣衫,也没什么补丁。
对这衣衫之事最有感触的其实是沈鸿业。
当时户部正推广种植,许多百姓只想种亩產高的红薯,並不愿种。
在沈逾白请他喝了顿酒后,沈鸿业嗅到了商机,当即佃了近十万亩地,僱人种。
他不了解旁人,还能不了解自己这个堂弟么。
若不是好东西,沈逾白必定不会如此费大力气推广。
要不是帮沈逾白给雪灾捐了十万两纹银,他必会再多种些。
大丰收,招女工,弹,做被。
因著前一年的雪灾,百姓早早就要准备。
起先並没什么人相信这被,沈鸿业也不急,就那般等著。
待到百姓们冷得伸不出手时,他就让伙计裹著被在路边叫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