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离淮安县太远,来回奔波属实不便,沈鸿业就在城外建了酒坊。
沈鸿业尝到故事的大利,又在淮安县办了个书坊,专收各类故事奇谈。
从才子佳人,到鬼怪杂谈,凡是百姓爱看的,书坊都高价购买。
再稍加润色修改,让贫困学子抄写完,送往京中售卖。
沈鸿业深知百姓喜好,卖给女子的书本还要染上香,就连书面也需做得更艷丽些。
若是男子就无需如此麻烦,不过字跡需更锋利些,故事也需更有杀气。
书坊到如今已出了二十多本书,几乎是本本大卖。
不过书坊赚的钱终归是小头,大头是酒与琉璃。
那些故事书多要给酒与琉璃露脸的机会,尤其是琉璃,成本低,製作周期短,样式又可多变,只是运输有些不变。
沈鸿业倒是想过在京城附近烧制琉璃,不过罗二舅不愿卖方子,沈鸿业倒也不勉强,催著罗二舅扩大生產规模,再將琉璃放在稻草里包好,一趟趟往京城运。
虽麻烦了些,却也可因此抬高琉璃价钱。
秦家铺子和庄子时,沈族全给兜了来。
如今沈族已然比秦族强,隱隱有成为建康府第一家族的苗头。
“能三年赚下这等家底,你实在厉害。”
沈逾白不吝夸讚。
沈鸿业便谦虚起来:“这些钱也不是我一人赚的,咱们族里许多人都来做生意,家底子是一同打拼下来的。”
何况还有酒与琉璃这两样旁人没有的好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