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府的书院开在唐家的宅院里。
先生是从临海聘来的秀才。
因著雨季来临,百姓们早早就躲进了冯家等宅院,就连唐家的宅院也都挤满了人,先生们在屋內教学生,外面的孩童也被爹娘逼得跟著背。
待到暴风雨停后,今年的洪水退得极快。
百姓们回到家,发现墙上的水渍只到成人膝盖高,不能隨身带走的东西都放在高处,因此並未如往年一般被泡烂。
大家很是惊喜,后来一看才知道那些水竟都流到他们刚修的运河里。
说是运河,实际如今不过是个大湖。
半年时间,便是劳工再多,也只够將运河挖出三里地,可就是这三里地,竟能存下大量洪水,若整个运河修建起来,岂不是通府不会再被洪水所扰?
这种说法很快就在通府传开,大家就格外感念知府大人,便想著沈知府下一任仍旧在通府。
五月初,首辅李庆芳致仕回了老家,次辅於达顺理成章为首辅,一时间风头无两。
內阁只剩首辅於达和三辅刘秉卿二人,加之刘秉卿年纪大了,內阁人手大大的不足。
六月底,天元帝下令扩充內阁,秦詔因私盐一案立下大功入阁任三辅,崔明启因红薯推广,使得粮食大丰收,也入了阁。
而原先的三辅刘秉卿升为次辅。
七月的京城酷热难忍,狂风骤雨一波接著一波。
雨过天晴的夜晚,知了迫不及待地一展歌喉。
可它们却不愿靠近那如同张著血盆大口的深宫,如此一来,深宫格外寂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