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那些胆大妄为之徒,朕就要失去一位直臣忠臣了。虽说就文采而,文定伯确实不如朝中衮衮诸公。但是就其敢于直之性情,就比朝中这么多大臣强多了,已然可与孙嘉淦孙爱卿比肩。朕在京城,翘首以盼,但愿朕也有文王之运啊!
文王之运?文王是谁?周文王姬昌,他的运道是什么?是遇到了姜子牙。
这可了不得了:拿此人类比姜子牙?!
这旨意发出去,从京城必须传到各州府县衙,必须沿街串巷,敲锣打鼓的念出来给百姓听到。快马从京城四散而去,而京城率先炸了锅了。
有那历经过两朝的老臣,此时敏锐的察觉到一点,那就是当今的处事风格,有点不一样。这不一样的里面,又夹杂了一丝似曾相识的东西。
刘统勋一路往回走,边上就有同僚追上来,“刘大人,今儿这事……您怎么看呐?”
“我啊!”刘统勋呵呵笑了笑,“万岁爷圣明啊!”
同僚讨了个没趣,只得道:“是啊!万岁爷圣明。”
刘统勋回了家,长子刚从国子监回来。皇上恩典,长子恩荫了举人。今年便是会试,长子刘墉本是要下场的。他看了儿子一眼,吩咐道:“跟我上书房来。”
刘墉垂手应是,跟着父亲往书房去。
进了书房,刘统勋抬眼问儿子,“皇家书院你可听闻了?”
刘墉点头:“之前满耳皆是此事。”
“你可有想法?”刘统勋问道。
刘墉心中一动:“父亲的意思……是让儿子考书院?”
刘统勋皱眉:“为父如今也有些拿不定主意。”紧跟着他又问,“今年下场,你有几成把握?”
刘墉这举人都是恩荫来的,哪里下过场?他自己也不知道啊。于是先问道:“父亲犹豫不决,可是朝中有变故?”
刘统勋给了儿子一个赞赏的眼神,“万岁行事,为父瞧着颇有几分老圣人的影子。”
刘墉懂这话的意思,父亲是说老圣人能影响当今,且影响还不小。
谁也不知道那个书院是给老圣人解闷的,还是有别的什么缘故。刘统勋也是怕武断之下,反倒是耽搁了儿子的前程。可若是科举下场把握不大,倒是可以去试试皇家书院,这也是有益处的。
刘墉沉吟了半晌:“父亲可知皇家书院开考是哪一日?”
刘统勋只道:“似乎是在八月,具体哪一日,不曾得了信儿。”
刘墉继续不说话,过了半晌便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