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六楼虽然是从士兵提拔为军官的,但他的智慧并不低,领悟能力很强,很快就适应了斗铠师长的角色。若单纯从军事角度来考虑,孤军悬于外,后方空虚,这确实为兵家大患,吕六楼提出的分兵回援或者全师后撤,都不失为良策。
只是在孟聚看来,与边军的这一仗,打的并不单纯是军事。
“六楼,我军不能撤。无论我们是偏师回援,还是全军后撤,放在边军那边看来,都是我军胆怯心虚的表现。我军示弱,敌人势必胆壮。我们好不容易将敌人的气势压下来,若是自己示弱的话,那接下来的仗,就更难打了。”
吕六楼蹙眉,孟聚的话寒意太深奥,他理解不了。
“镇督,您说得有道理。但打仗的事是来不得半点马虎,若敌人真的朝靖安派兵偷袭,那我们怎么办?”
“放心,六楼,我已经有了万全的考虑。若拓跋雄真的敢偷袭靖安,我就要让他看看我的杀手锏!”
吕六楼很想知道孟聚的“杀手锏“是什么,但孟聚神秘其事,说什么都不肯透露:“放心吧,到时你就知道了!”
最后,吕六楼只能无奈地走了。看着他的背影,孟聚眼神复杂。
以一路偏师在延桑牵制自己,然后主力突袭靖安——从军事角度来说,这确实是一步好棋。如果拓跋雄真的这么做了,自己压根无法应对——分兵回援的话会被拓跋雄逐个击破,全师回援会被他压在靖安再来一次围城。
这是一步好棋,唯一的缺陷是,拓跋雄没时间了。
要进逼靖安,攻下靖安然后回师围剿自己,这起码要一个月时间——倘若拓跋雄真那么够种,只为了出一口气就置大业不顾,继续跟自己在北疆这边纠缠的话,那自己无论如何也没有胜算的。
如果拓跋雄真能下这个决心,孟聚确实也做好了准备,他备下了“杀手锏”,那就是——就是下令部下投降,自己背着包袱开溜。
拓跋雄也好,慕容家也好,鲜卑人谁得天下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当然,孟聚也知道,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但比起驱使部下们飞蛾扑火般投入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事,孟聚觉得,这算对他们负责了。
虽然有很多人都声称荣誉比生命更重要,也有很多好汉说自己不怕死,他们的嗓门嚷得很高,说得也很动听,但孟聚总是觉得,这些怕只是特例。自己麾下的大部分军官和士兵,他们都有等着他们回家的妻儿和父母。部下们追随自己,不是为了荣誉或者其他什么,而只是为了很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