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调他麾下的军官回洛京或者去其他行省的陵署。
对这些商调令,孟聚都是立即给予批准。
廉清处欧阳辉委婉地提醒孟聚,说中层军官的缺额已经达到二十多人了,基层军官也有近百人的缺额了,镇督您可不好再放人走了,但孟聚还是照批不误。他觉得,大家异地为官都不容易,将心比心,要在边疆熬上十五年,连自己都不是很愿意,何况部下们呢?部下们既然能找到门路,自己何苦为难他们,就算强把人留下了,他心里有怨气,将来不照样在工作里给自己捣乱?还不如干脆结个善缘放人走算了。
能走的人趾高气扬,要留下的人心灰意冷,省署里人心惶惶,大家无心工作,不少官衙大白天甚至都没人在了。在非常时刻,孟聚不得不在公开场合多次表态,说镇督会和大家一起留在东平,说东平的环境其实不比内地差,省署也会提高大家的福利,让大家在边疆也过得尽量舒适。
孟聚不止是说而已。他下令提高军官和士兵的薪水;建造新的军官馆舍,对旧的军官馆舍加以修缮,改善军官们的住宿条件,提高军官食堂的伙食标准。
几条措施实施下来,省署的小账上就不见了二十多万两银子,孟聚心疼如刀割,出去打劫的心思都有了。倘若有可能,他真的想把这乱出馊主意的御史张彝给宰了。
三月一日,孟聚听到一个消息,说是东平都督元义康已接到兵部的调令,通知他卸任回洛京述职,准备转任豫北都督。
元义康要走,这是毫无悬念的。他是皇族,人缘又广,倘若连这点门路都没有,那就叫笑话了。让孟聚意外的是,元义康走之前,还发了张帖子请他去天香楼吃饭。
孟聚挑了两副前朝名家范宽的字画——都是仓库里找的,也不知道东陵卫以前抄了哪个大户得来的珍品——当送别赠品,揣在怀里就去赴约了。令他意外的是,在天香楼的包厢里,他还看到便装的易小刀和肖恒。
三位将军见面,都是一愣,然后都是笑容满脸:“孟镇督也来送元都督?”
“是啊,二位也过来了?”
“嗯。元都督为人厚道,这几年对我们一直很关照,他走了,我们不能不表点心意。”
“正是,我也是这么想的。唉,都督走了,真是舍不得啊!”
“都督宽宏厚道,雍容大度,以后哪里再找这样好的长官?”
易小刀的说法虽有几分拍马屁的客套,但其中也不乏真心。
元义康虽然在任上没干出什么政绩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