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人中留下好名声,还能坏了皇后和林家的名声。倒是皇上就算发怒,但是法不责众,他可以处置一个两个书生,但是成千上百的书生闹起来的时候,皇上也要考虑一下后果。
这个世界上最不能得罪的就是读书人,读书人的嘴可以杀人于无形。倘若皇上真敢处置全部书生,这些读书人就敢将皇上骂成昏君,百年后史书之下会怎么写皇上。”
惠王却仍是摇了摇头,道:“父皇不会重开春闱和殿下,还有那些考中进士和同进士的人也不会支持本王提出的建议。”
宣国公世子笑了笑,道:“殿下,你说是考中的人多还是落第的人多?朝廷每三年举行一次春闱,春闱和殿试之后取二百三十四名进士和同进士,但是落第的书生却有成千上万。”
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功名加身,这世上最重功名利禄的是书生。若是让他们看到希望可以重考一次,他们必定会发动声势极力支持。
宣国公世子继续道:“至于皇上会不会同意重开春闱和殿下……皇上若是同意了,对那些书生来说是殿下您的功劳,若是皇上不同意,得罪那些书生的是皇上,与殿下又有什么关系。殿下提出一个建而已,皇上顶多心里不满,却不能为这个处罚上谏的殿下。”
惠王点了点头。
既然无论父皇对他满不满意都不会让他做太子,他只能从另外的途径寻求别的势力来达到他的目的。
惠王又道:“但是这个去鼓动书生将事闹大的人,不能由本王的人来做,也不能由宣国公府的人来做,得找一个合适的人。”
宣国公世子道:“殿下放心,这个人我已想好了,殿下和宣国公府都不宜出面,有一个人却合适?”
惠王“哦”了一声,问道:“舅舅说的是谁?”
宣国公世子别有深意的笑了一下,然后用手沾了茶水,在桌面上写了一个人名。
惠王眼睛动了动,的确是个好的人选。
惠王和宣国公世子两人又谈了一会,宣国公世子便站起来告辞准备离开了。
结果刚走出惠王的书房,却被等在外面的吴姨娘的侍女拦了下来。
侍女笑着与宣国公世子道:“姨娘知道世子爷来了,想请世子爷到院子里坐一坐。”
这位吴姨娘便是宣国公府送进惠王府的族女,她在一个月前替惠王生下一个孩子,因为是个女儿,令惠王和吴贵妃大失所望,所以并未怎么张扬。
宣国公府也是对她有些失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