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想到高侍郎与高氏一族,陈砚垂下眸子,低声道:“弟子明白了。”
\n
周举人说得对,连朝局都不知道,就贸然站队,无异于找死。
\n
是他错了。
\n
杨夫子无法参加科考,只能一心教导学生,倒是比那些有功名在身的先生更适合他。
\n
再者,能让周举人如此推崇,杨夫子的才学肯定是很好的,能跟着这样的制艺先生,已经是他的幸运了。
\n
马车到杨夫子院外,周荣就领着二人下了马车,步行到院子门口。
\n
杨夫子的家与附近的村野民居没有什么不同,篱笆围了个不大的院子,养了三四只鸡,院子里三间年代久远的青砖大瓦房,墙壁堆放着满堆的柴火。
\n
东南角是座低矮的土胚房,有残破了一角的烟囱,想来是厨房了。
\n
周举人朗声道:“杨夫子在家吗?”
\n
正屋的门被推开,一个穿着布衣,脚踩草鞋的男子走了出来。
\n
男子面阔脸方,发须花白,身形瘦削,往院子里一站,就让陈砚想起陶渊明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n
杨夫子戴上草帽,道:“正值春耕,我实在忙碌,若他们二人愿意,就随我一同下地吧。”
\n
陈砚和周继白就这般跟着杨夫子下了水田。
\n
杨夫子的水田已经犁好,他下了水田就自顾自地插秧。
\n
周举人边撸裤腿边对两人道:“插秧也该如写字般,每一株都要认真。”
\n
陈砚和周既白应下,各自撸起裤腿和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