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技术构成:人机交互;动力驱动;机械结构、控制系统。
\n
人机交互方面。机器人的核心操控技术是实时动作映射,陆安专门开发了一套被他命名为“影子”的技术系统,通过高精度传感器捕捉人类动作,将肌肉运动、关节角度等生物力学数据转化为机器人的机械运动指令。
\n
例如,当人做出踢腿、肘击、步行动作时,会被“影子”系统同步复制到机器人身上,实现“以人控机”的精准操控。
\n
陆安实现了进一步简化延迟的问题,使得机器人能够近乎实时复现人类的动作。
\n
此外,“影子”系统的设计还隐含生物与机械协同进化的概念,它不仅会被动执行指令,还能通过学习人类动作模式优化自身策略。
\n
这需要大量的算力,并且基础算力越多越好。
\n
不过陆安设计时就考虑到了芯片方面的问题,现在的芯片制程工艺已经推进到了14纳米级别,但陆安所设计的机器人只需要用到28纳米级的制程工艺就够了。
\n
有别于手机的空间尺寸小,珍贵的空间要求芯片在性能提高的同时越小越好,而机器人的块头是对标成年人去的,有更大的空间冗余,28纳米工艺的芯片完全够用。
\n
此外,还要考虑到皮实耐造属性。
\n
最后就是避免被卡脖子,这也是陆安要考虑的。
\n
除此之外,陆安从软件层面进行再优化,在软件算法方面多下功夫,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技术保护手段。
\n
动力与驱动方面。机器人的胸腔和腹部用来配备电池组,目前先采用锂电池,给电机、传感器和控制系统供电,陆安没有使用液压系统,而是采用了电机。
\n
现在市面上能拿得出手的就只有锂电池,能量密度在150至200wh/kg,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