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宁真只知道唐诗宋词一说,刚才面临窘境,从唐诗里剽窃已不可行。一急之下,便想起用宋词凑数。
\n
反正唐人也没见过宋人写的词。
\n
他又不是诗词爱好者,能记得的词只有两首。一首是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另一首便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n
无他,这两首实在是太有名了。
\n
宁真眨巴着眼睛看看小乙,小乙也眨巴着眼睛看看他。
\n
“人家芸儿姑娘喜欢,管他诗还是词呢?艺术,应当不拘一格!像《诗经》,人家都还是四个字的呢,何必非得拘泥于五言七言!”
\n
宁真向张公子翻了个白眼。
\n
“说得好!好一个不拘一格!”
\n
一个年约三旬,唇上留着短髭的黄袍男子鼓着双掌,挤了进来。
\n
宁真认得,正是刚才围拢在自己和小乙一旁的人之一。他的名帖还在自己怀里,隐约记得姓王。
\n
该男子微笑向四方拱手,“在下洛阳王一夫,斗胆说下个人见解。不通之处,就当贻笑大方。”
\n
“词最早源于隋,是配合宫廷燕乐的唱词。初时,为民间勾栏小曲。到玄宗朝,始有诗人尝试填词。比如本朝诗仙李白,作《菩萨蛮》《忆秦娥》《蜀道难》,诗混词,词混诗,为诗词之滥觞。”
\n
“其后,又有白居易《忆江南》、刘禹锡《竹枝词》,更是将词推成独立格体。再到近代,温庭筠、韦庄开花间词派,成一代宗师。”
\n
“这些都是本朝享誉百代的大诗人,他们所作,诗焉?词焉?”
\n
旁边众人听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