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了。可是既然有了成为掌权人的可能,金融这个并不太甘于寂寞的“资本运营高手”的那颗春心,自然而然的就被撩拨了起来。
后来的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金鼎公司在金融的撺掇下,决定通过进入美国资本市场从而扩大企业规模并取得性当规模的融资。而这件事地直接负责人,也就是当时金鼎汽车的首席执行官和经理金融,金大老板。
为了实现自己的算计,金融首先是在百慕大成立了夏晨百慕大控股有限公司作为金鼎汽车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融资工具,并将他手里掌控的金鼎汽车的40的股权全部划转给了夏晨。而后,他又说服了金鼎汽车的控股方将其在金鼎汽车公司持有的11地股权转让给了夏晨,而作为回报,金融把夏晨21.57的股份转给了金鼎汽车的控股方,自己对夏晨的持股比例则降低到了78.43。
有了金鼎汽车51的权益。金融就有了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登记股票的资格,而这,也就是当时金鼎汽车同一出让股权地出发点。但是为了保险起见,政府有关部门还是做了些准备,他们在金融筹备在美国地首次公开发行以及纽约证交所上市过程的时候,向他做出个一个最低地要求,那就是上市公司的主体应该是一家中国实体,而非某香港私人企业。
这个时候的金融仍然有机会选择成为英雄,但是他放弃了。他自欺欺人的将这一通告歪曲成了“如果该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由一家中国非政府组织担任即可满足政府的要求”,于是便用个人关系拉着中国人民银行及另外几家非政府机构东拼西凑了一个叫做“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的畸形儿出来,他自己摇身一变,又成了这家基金会的副主席。
至此,金融终于完成了他对金鼎实现控股的三部曲,迫不及待的将自己在夏晨当中的所有股份都“托管”给了这个基金会。而金融却又摇身一变成为了这个基金会的常务负责人。有了负责人这个身份。金融便迫不及待的开始了他的私有化脚步,一番上窜下跳之后终于迫使金鼎汽车的控股方将自己持有的夏晨那28.75的股权也转让给了这个基金会。也就成为了夏晨乃至金鼎汽车实际意义上的主人。
金融的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不能说不高明,只能说太高明,高明到让任何人都能看出来这件事物光鲜的外表下必然隐藏着些许的异样。而这,或许也就是童伯伯为什么上任伊始就首先拿他开刀的原因,毕竟谁都不会去扶持一个随时可能坍塌的标杆,而保证它不“意外”坍塌的方法,只有自己首先推倒它。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