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惭地分析道“有了这个组织你就可以名正顺的去对付那些你想消灭地人!因为反正是要用大动作来引起外界的注意,你还不如把这些家伙都“流放”到国外去。
如果他们不去或者是拒绝合作。他们将失去自身发展的机会并给你留下对他们下手的借口,民众也会认为他们这是在阻碍国家经济发展;如果他们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商机跟着你东进,那么他们地对外投资行为自然能漂白他们自身,也能引起西方的足够重视。所以不管他们怎么决定,只要你造势成功。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而等你带着他们兜兜转转的再次回到欧洲时,你想消灭的那个阶层也就会在大家看不到地地方自然死亡。”
“你一直都是个很懂得把握事情发展的形势的人”把我的话反复咀嚼了几遍之后,普京认真地看着我的眼睛说了一句不知道是夸奖我。还是贬斥我的感慨。
“我只是觉得这样做事经济实惠一些!”大不惭地接受了普京的“称赞”,我有些得寸进尺的和已经确定了会妥退让的他玩笑道“弗拉基米尔,还记得咱们两个人第一次见面时讨论的关于做事情应当是用点带面还是用面带点时地情形吗?
虽然我不知道究竟是哪种方法更好,但一般情况下我都是确定了自己手里有什么,这些东西能做什么之后才去做事。而像某些人那总是先考虑自己想做什么,然后再为做这件事而不惜一切代价寻找支撑的做法,我个人认为不太划算。因为就算是最后的结果可能都是成功,但我付出的代价明显要小,所以说,永远都是适时造英雄。而不可能是英雄造时势。”
我的观点没有错,至少普京认为它没错,因此在和我会面之后的第二天,普京便又单独和萨兰诺娃进行了一次长谈。他们谈话的内容我不是太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普京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促成我和萨兰诺娃的合作,而且他不介意坦娅和她身后地俄罗斯铝业公司也加入到我们的这个俱乐部当中来。
普京的态度明朗化,首先受到刺激的无疑是叶利钦,于是在萨兰诺娃利用自己手中的媒体高调宣布萨兰登矿业公司和鲁斯阿尔铝业公司计划合作投资包钢的第二天。他便透过坦娅再次表示了欢迎我去黑海的意思。但为了避免给乌云白雪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最终还是放弃了在这个敏感的时刻和叶利钦见面地打算,只是在和他通过私人电话进行了一次诚恳的长谈之后,让萨兰诺娃作为他和普京之间的传声筒去了黑海。
政治这种东西,能不碰最好还是不碰,尤其是我这样一个身在异乡的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