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张纯如回答道:“我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看报道说,东条英机的孙女东条由布子是这部电影的幕后推手,而电影正是根据她写的书改编而来。她试图洗白祖父的战犯形象。而且有报道说,在电影中有一幕,东条英机拒绝相信东瀛军人在南京进行了大屠杀。如果是真的,那这部电影再次证明了东瀛右翼分子对南京大屠杀及其他东瀛战争罪行的否认。但没有哪—部电影能否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事实。这样的作品对东瀛来说并没有好处。”
记者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张纯如回答道:“因为它激怒了整个亚洲和美国的舆论引导者和政治家,如果东瀛社会欣然接受了《骄傲》,那便向国际社会发出了—个清晰的信号,即现在这—代东瀛人认可了战争时期政府的所作所为。事实上,真相终将获胜。我热切希望并坚信,时间会令越来越多的东瀛人有勇气说,这不是真相,这部电影没有诚实地描写我们的过去。”
张纯如顿了顿,补充道:“历史的尊严不容亵渎,篡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就是第二次屠杀,是对历史的屠杀!”
电影的画面切到1948年的柏林,此时正处在第一次“柏林危机”时期,整个柏林城食物严重短缺,口粮分配不足,有钱也买不到食物,饿碑遍地。瘦弱的不堪的拉贝提着一个篮子艰难的走在大街上,篮子里是从野外采摘的野菜和野果,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阵风都能将他吹倒似的。
一个从电车上下来的姑娘姑娘倒下了,但人们都冷漠地离开了,他们看得出姑娘是饿晕了。拉贝走过去,将姑娘扶起来,把篮子里的野果给她吃,并把野菜分给了她一部分。
拉贝提着篮子回到家后,妻子告诉他,有一封瑞士寄来的信和包裹单。拉贝接过包裹单一看,寄件人是他没有听过的名字,而邮寄物品写的是食物;随后拉贝打开信封,将信取了出来。
与此同时,画外响起。写信人是南京市长沈怡,他告诉拉贝,获知拉贝的艰难处境,南京市成立救助德侨拉贝的劝募委员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