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是魏特琳他们与日军暴行的对抗;一种是张纯如与掩盖南京大屠杀这种力量之间的对抗;从这一点来说,这个故事的立意和深度比很多类似的电影都要强。艾米-亚当斯觉得这部电影会成为《辛德勒的名单》、以及《钢琴师》那样的名作,甚至更好。这也是她明知道这部电影很难拍,还是决心参与的根本原因。
艾米-亚当斯点头道:“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是人类的希望和良心,他们应该被铭记!”
张然看着艾米-亚当斯道:“我们聊聊魏特琳这个人,你觉得她是什么样的人?”
艾米亚当斯想了想道:“我现在看的资料还比较少,对她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我现在最大感受就是她特别善良和勇敢。日军咒骂她,用血迹斑斑的刺刀在她脸上晃,甚至打她耳光,但她都毫不退让。东瀛人经常溜进金女大,将里面的女性掳走。金女大的中国员工奋力阻止,但往往阻止不了。只有欧美人相貌的魏特琳出现并大声叱喝,他们才会收敛。她就像一名四处灭火的消防员……”
张然跟南京师范大学的张连红教授聊过金女大的问题,张连红教授曾和参与过南京大屠杀的东瀛兵东史郎见过面。东史郎告诉他,当时他们这些驻扎在南京的士兵都知道,金女大里收容了许多年轻姑娘。日军三五成群,不分白天夜晚侵扰,有时就在金女大校园直接施暴。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趁着夜色翻越校园围墙,在黑暗中抓走妇女。东瀛士兵中,对这种行为称之为“摸彩”。魏特琳每天奔波在学校的各处,将哭叫着的妇女从东瀛兵手里夺回来。人们听见她隔老远就怒气冲冲地大喊:这是美国学校!
张然跟艾米-亚当斯聊了很久,主要聊魏特琳的相关信息,比如魏特琳的家庭出身,她从哪里来,什么背景,婚姻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到中国,口音问题,以及各种细节。
在这十年中,张然收集了很多资料,包括魏特琳的资料。魏特琳终身未婚,但她有几个侄女、以及后辈生活在密歇根州的一个小镇上,张然专门去拜访过她们。跟艾米-亚当斯聊魏特琳的生平,张然可以说是信手拈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