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n
舅舅听了之后立刻托人给朱淇找了当时唯一有乒乓球特色学校的辅导托班,里面的老师都是退役之后的国手。
\n
在这个年代,这种托班相当于之后的私立贵族小学。
\n
一个月的费用要20块,贵得吓死人。
\n
而舅舅当时还在做拉货司机,一个月也就50块左右,而且要经常跑夜路,非常辛苦。
\n
这笔托班费用占据了家里大部分的支出。
\n
朱淇自己想过不需要那么好的环境,跟着小姨父练一练就行了,但小姨父说自己水平有限不能耽误她,而舅舅和舅妈也认为培养她很值得,一家子敲定了培养朱淇成为国手的目标。
\n
而朱淇也从来没有让家里人失望过。
\n
6岁的时候打8岁组,8岁的时候打10岁组,10岁的时候打12岁组,全第一。
\n
从小到大,得到的金牌就有两大箱。
\n
小姨父听到一些风言风语,知道为什么朱淇没能被国二队选走,只能在电话里安慰她:“我和你小姨和你弟弟没办法去澳宫看你比赛,但我们会在家里帮你加油。这次去世冠杯,就当成是一场试训吧,在国际赛事上露露脸,有点存在感说不定可以直接跳过试训,被云湾或者珠港的挑走,到那儿打也能参加世运会。”
\n
“我知道,无论发生任何事,都不会让我放弃打球。”朱淇说。
\n
前世在俱乐部里当教练助理的时候,也经常跟着队伍参加一些国内比赛和国外的小型交流赛,对三大赛的了解也颇多。
\n
根据当时的时间点,朱淇掐算出了各国会派出哪些选手参赛。
\n
接下来就是对于那些选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