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
\n
好在李鬼的目的是去天牢救人,大理寺的那些官员还没来得及杀,他的任务算完成了一半,罪行得以减免部分,再加上他是进士出身,老赵家向来不杀士大夫,所以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n
原本的登州通判没了,变成了发配登州。
\n
道君皇帝犹自不解气,更是下了旨意,要全天下通缉李鬼,誓要将李鬼捉拿归案,为小赵报仇。
\n
谁知没过多久,大名府那边又传来消息,几路大军围剿区区十余贼寇,居然损兵折将,连死了几千人。
\n
赵佶在惊怒之余,却不肯信。
\n
这天下间怎么可能有武将这般勇猛?
\n
当日遇刺之时,他也就开始时清醒了一会儿,然后就被吓昏了过去。
\n
事后醒来,虽然知道死了近百人,但他却只以为是李鬼一伙人的共同功劳,别人告诉他,是李鬼一个人干的,他也坚决不信。
\n
众臣知道他的态度,事后的大理寺血案,便把责任都丢给了李鬼一伙儿,为了削弱李鬼本人的影响力,甚至把逃走的、战死的那些钦犯,也都算了进去。
\n
这样一看,李鬼一伙儿丢下了几十名同党的尸体,仓皇逃窜,是不是就好听多了?
\n
百多人合力杀死千多禁军,虽然依旧难听了点,但已经容易被官家接受了,毕竟那些死掉的钦犯都是些武将出身,以一当十很合理吧?
\n
不得不说,当官的都很擅长揣摩上意,宋徽宗果然信了。
\n
也正因为如此,对于大名府的战损比例,赵佶就分外的无法接受。
\n
在他看来,这个数据肯定是有问题,必定是地方的武将趁此机会,将吃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