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悟空不断想起《九阴真经》上的精深武功,脑海里思潮迭起,难以入睡。
原来悟空年少时乃是一名儒生,天资聪颖,悟性极高,熟读儒学十二经,才艺出众,弱冠后弃儒从道,从此研究道学。两年后得遇奇人,开始修练道家武学,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到三十岁时,已达一流高手的水平。之后继续勤修苦练,孜孜不倦,三十五岁时武功已臻登峰造极之境。但他总觉得自己武功的阴柔味道太重,欠缺刚柔并济之妙,于是又弃道从佛,投于少林派门下。
少林派内功外功多属阳刚一路,正好能补充他武功中的不足。五年来他勤于修练少林派内功,于掌法拳法只学了两三套简单的入门功夫。他认为,力是武学之源,内功于武功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倘若一个人的内功深厚,就算是一套简单的拳法,也能发挥出强大的威力;如果一个人的内功浅薄,就算他的拳法再精妙,打出来的也只是花拳秀腿。正如一个五六岁的孩童和一个三十多岁的强壮大汉打架一样,就算孩童的拳术再妙,打在大汉身上也是无关痛痒,但大汉只消简简单单的打出一拳,力之所至,孩童必定难以抵挡。
这日在归途中路过汴梁,遇见刘处玄,得知王重阳要上少林寺,便想向王重阳借《九阴真经》一观。王重阳却道他是要抢夺经书,是以满口拒绝,最后要闹到斗酒解决。悟空的武功其实尚在王重阳之上,内功也较之为深,但他不是争强好胜之徒,为人又低调,虽要击败对手,却不愿夺去他“天下第一”的名号,因此交手时一直手下留情,不出全力。最后比拼内力时,他明明已将对手逼退,但他马上退后四五步,好让人以为王重阳击败自己、再故意相让。
看完《九阴真经》后,但觉作者黄裳武功高强已极,可是与自己的武学思想却相去甚远。其时他正在研创一套阴阳互济、刚柔并重的内功心法,算来已有小成。近年来他习少林内功,体内阳刚力道渐盛,但他本身的道家阴柔内力是何等深厚,相融之下仍是偏阴,所以他所创的这套内功虽说是刚柔并济,但始终是阴盛阳少。今日见识到《九阴真经》的极阴功夫,令他决心加强自己的少林内功,创出一套真真正正刚柔并济的无上内功心法。
悟空心想少林派七十二项绝技,定然有几套内功绝技特别高强,于是次日一早便来到藏经阁翻阅经书。
他随手拿起几本书籍,尽是些《阿弥陀佛经》、《地藏菩萨本愿经》、《观音菩萨普门品》、《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之类佛经,接着他又连翻了两个书架,依然是《华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