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会在一定的时间内,根据希腊的现实情况,决定是否承认由希共为主的左派政权。而作为回报,苏军应该在此次会议结束之后的三个月内,撤走所有驻留在挪威、芬兰境内的军队,同时,苏联政府不得向芬兰提出任何领土上的要求,苏芬双方的边界应以二战前一九四零年的实际分界线为基础重新划定。在对战后德国处理的问题上,三方代表秉承对战后日本处理的方式方法,最终绝对由苏、美、英、法四国,将德国领土实行分区管理。但是与日本有些不同的是,此次会议还决定一揽子解决德国同波兰之间长期存在的历史性领土纠纷,其大概的方式,就是将东普鲁士地区的原德国领土划分给波兰,与此同时,波兰则将其西部与德国本土接壤的一个省份割让给德国,但却暂时交由苏联管理。就这样,四国通过一场会议,将曾经雄极一时的德意志帝国瓜分了,而此后成立的东、西德国,也是在这次划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关于成立联合国的问题,由于在之前地雅尔塔会议上,几方代表已经有了最后的议定。因此协商的内容也比较少、协商起来也相对来说要容易很多。而在这一次会议上就这一议题所达成的主要共识,就是联合国成立的具体时间、总部设立的具体地址、常任理事国的构成与权限、联合国机构的日常维持问题、各个会员国每年应缴纳的会费问题等等等等。很明显,这些都是细节性的问题,其关键点在于研究而不是争论。就在这场会议进行地同时,楚思南本人也没有闲着,他除了每天定期到会场同与会的代表们见个面之外,还要在每天晚上听取会议地进展情况,同时,还要对下一步会谈的主要内容以及苏联方面可以做出地让步作出明确而具体的指示。在这一段时间里,莫斯科可谓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所有人都在等待着莫斯科会议的最后结果,尤其是那些同此次会议结果有着休戚相关的利益勾连的国家。在二月二十二日。希腊共产党委派马科斯为代表,亲自赶赴莫斯科同楚思南会面。在会面中,马科斯要求苏共方面继续秉承以往的态度与立场,支持希腊地社会主义革命。马科斯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希共方面将会同希腊临时政府斗争到底,以实现革命的最终胜利 ̄ ̄最全希腊范围内的最终胜利。希共以及其领导下的左翼政党联盟,绝不接受任何一种旨在分裂希腊领土与主权的国际协定。老实说,尽管从现实地情况看。楚思南领导下的苏联并没有要牺牲希腊本国利益,以换取巴尔干地区和平的想法,但是希共方面地担忧也并非无的放矢。从一战到二战之前,大国之间的博弈中,以牺牲小国利益作为双方最终契合点的例子实在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