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也不管贴边不贴边的,只要是好话,就可着劲的瞎联系,乱报道。这一现象的出现,曾经让楚思南一度大为恼火,他甚至私下里授意新闻管制部门,一举撤消了包括红星报主编斯察诺维奇的职务,并将那个小子远远的发配到了边疆区。可是这又怎么样?这种风气仍旧没有转变过来。就这样,如今的楚思南对国内的那些报纸可是非常不感冒,他无论是主持什么会议,或者是参见什么活动,一般都不允许有记者出现,至于说什么报道的事情,那就交给发人去处理。今天,楚思南要去科学院参加的这场活动,他自然也不希望会被人大肆声张,因此呢,吉尔尼洛娃的提议,倒是也迎合了他的心理。私人身份参加,那至少就不用克里姆林宫方面出面打理些什么了。“嗯,这样也好,”在听了吉尔尼洛娃的话之后,楚思南略一考虑,随即点头赞同道,“不过提前也不用给科学院送什么通知了,我们就这么过去,什么人也不要惊动了。”尽管从政以来。楚思南的性格有了一定的变化,但是有一点他却始终没变,那就是办起事来雷厉风行地作风,打定主意要去做的事情,那就一刻不缓的马上去做。因此,在打定主意之后,他也不多说什么,就带着卢科昂基以及妻子吉尔尼洛娃,一行人匆匆的离开克里姆林宫,直奔科学院的方向而去。莫斯科苏维埃国立科学院。位于莫斯科市北,从那里到克里姆林宫。大约有不到二十分钟的车程,说近不近。说远倒是也不远。莫斯科国立科学院,并不像现在社会所立的那些科学院一样,是进行什么高精尖技术科研的地方,它的基本职能与其说是科学院,到更不如说是试验场。自从三十年代初图哈切夫斯基同志担任红军总参谋长的职务以后,由于其对装甲部队作战战略地热衷,以及对一些未来军事演进上的独特见解。苏军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一系列地新武器、新战术试验地,而最初的莫斯科国立科学院,就是在那种情况下建立起来地。而及至图哈切夫斯基当政之后,又恰好处在战时,因此对军事科技的发展更是给予了很大的重视,在这个基础上。原来的莫斯科国立科学院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然,等到楚思南当政之后,因为出身军旅的关系。他对军事科技的发展同样是极度地重视,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这处科学院又经历了两次扩建。当然,这种扩建决不仅仅是地副上的扩大以及设施的改进,更为重要的是,四周的保卫状况,也得到了很大地调整。如今,在科学院的外围地区,都是属于军事管理的特殊区域,整整两个团地红军战士驻扎在这里,其间还有大量的秘密警察、特工之类的人员,他们都是负责这一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