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帅部增设“战略火箭兵技术委员会”。委员会由现炮兵部队总司令捏杰林担任主席,委员会下设三个常设局:第一局为火箭多极化研究局,局长为齐奥尔科夫斯基,其主要研究方向,为火箭的多极化技术攻关;第二局为火箭推进技术研究局,科罗廖夫为第一局长、加尔什科为第二局长,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在窃密自德军v-2火箭技术地基础上,研制苏联自己的液体火箭推进技术;第三局为情报统筹与技术保密局,该局独立于技术委员会之外,直接隶属于安全委员会,其主要负责技术委员会的日常保卫以及技术保密工作,局长由克留奇科夫兼职担任。在“战略火箭兵技术委员会”成立后地三个月时间里,苏联大批的空气动力学专家被征集起来,紧急赶赴莫斯科,随后,又被秘密转走,并直接投入到真正的弹道导弹研制工作中去。而相对于“战略火箭兵技术委员会”来说,楚思南显然对研制原子弹的工作给与了更多的关注。就在这一次会议上,楚思南下达命令,设立一个由安全委员会直接领导并主持日常工作的“国防委员会特别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楚思南本人担任主席,除他之外,委员会中还设立了六个执行主席的职务,在这六个人中,除了吉尔尼洛娃与刚刚出任机械制造部部长职务的卡冈诺维奇之外,剩余的四人都是声名卓著的物理学家、化学家。按照楚思南的命令,这个新成立起来的“特别委员会”几乎和安全委员会有着相同的地位,它独立于党政军管理层级之外,不向苏联除安全委员会之外的任何一个部门负责,无论是苏维埃各级党委还是部长联席会议的各级部门,都无权过问该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与此同时,“特别委员会”还被赋予了资金及运行上的最高决断权,用楚思南的话来说,那就是“尽管战争后国家需要大规模的建设,到处都需要国家资金的补充,但是,在为研发核武器而做出的努力中,我们必须保持绝对足够的资金投入……我们必须保证对开发核武器的工作,给与压倒一切的优先地位。”楚思南在对核武开发这件工作上的指示精神很明确,那就是这项工作为重中之重,无必要切实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尽可能抢在美国之前,将属于苏联的核武器制造出来。随着楚思南的一声令下,整个苏联都动了起来,尽管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一番动静是为了什么。短短四个月时间里,原隶属于西西伯利亚军区的两个预备役集团军奉命北上,挺进到西伯利亚垄岗地带的苏尔古特、下瓦尔托夫斯克,并很快在那里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与此同时,原本居住在这两个地区的平民,开始在军队的监视下向西转移,并一直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