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沐青邪将那份医案工整地铺在案上,说:“阿绯,此人年方十五,可是你看看他这份医案!”
阿绯凑过去,一边看一边说:“我觉得挺好啊,用药严谨,份量明确”一路看完,她说:“简直找不到毛病嘛!”
沐青邪说:“对,一个十五岁的孩子,放在普通人家还是少不知事的年纪。可是你看看他的气度,他的学识,阿绯,晋阳城中,可有人能探得此人家世、出身?”
阿绯有点明白了,说:“义父是怀疑,此人是有意潜入拜玉教奸细?可是是我们自己邀请他的啊!”
沐青邪说:“无论如何,以后不许你再见他!”
阿绯哼了一声,气鼓鼓地走了。
杨涟亭在净室住下,自有教众奉上瓜果香茗。他站在窗前,看见窗外明月高悬,早开的春花如同月光的涂鸦。远处隐隐可见神农像的隐子,他向窗外伸出手去,月光便盛开在他手心。
来到姑射山的第一个夜晚,他失眠了。
第二天便是杏林会,整个大燕稍有名望的大夫几乎都汇聚在此了。就连太医院也派了最德高望重的太医前来参加。
正是春光浓烈之时,姑射山的桃花树下设着矮几,地上铺陈芦苇编织的席子。大夫们长衫纶巾,围坐在一起。桌上酒食甚丰,但没有人动筷子,拜玉教会挑出近百份医案,进行讨论研究。
医者的医案,便如文人墨宝。一旦探究起来,那可是没完没了的。所以桃花树下,落英层叠,围着矮几而坐的大夫们有时候啧啧赞叹,有时候争论不休。
沐青邪目光扫过诸人,发现坐在一角的杨涟亭一直面带微笑,细致地听身边的同伴评论一份医案。他并不说话,如同一个谦虚而认真的小辈。
一直到医案的评选结束,大家一致评出了三个最优秀的医案,杨涟亭的医案并不在其中。毒疮这种病症,毕竟是太常见,也太微不足道了。大多时候甚至不会致人死亡,是以虽然也有人觉得他的医案精妙,但是要挑出来作杏林会的魁首,显然还是份量不够的。
有人觉得惋惜,说他不应该出这个医案。杨涟亭神色一直平静,只是说:“在下本来就是晚辈,医道浅薄,还需多加学习历练,又岂是医案选得不对。”
沐青邪叹了一口气,突然对身边的护法说:“派个人前往晋阳,查查这位杨大夫的来历。”
护法点点头,拜玉教身为国教多年,在大燕可谓是根深蒂固,要查个人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