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图纸上亮起的轨迹,精准而优雅。
\n
它自基坑的一侧边缘而起,向上拱起。
\n
划过一道完美的弧线,最终落在另一侧的边缘。
\n
一个巨大的,横跨三公里宽度的拱形结构,就这么凭空出现在所有工程师的眼前。
\n
指挥室内,死一般的寂静被打破。
\n
取而代之的,是几声压抑不住的、带着些许错愕的低呼。
\n
“拱形结构?”
\n
“是赵州桥的原理……利用拱券,将垂直的压力转化为向两侧的水平推力,由基岩来承受。”
\n
“这个我们……我们早就想到了。”
\n
一名年轻的工程师下意识地开口,声音中却带着一丝无法掩饰的失望。
\n
王建国深吸了一口气,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n
他当然认得这个结构,这是人类建筑史上最古老、也最经典的承重结构之一。
\n
从古罗马的万神殿,到龙国的赵州桥,无一不是这种智慧的结晶。
\n
在发现材料强度不足的第一时间。
\n
他们这群龙国最顶尖的头脑,就将所有已知的结构模型,都在超级计算机中进行了亿万次的模拟推演。
\n
拱形结构,自然是重中之重。
\n
结论是……
\n
有效果,但远远不够!
\n
三百米深的覆土,那是什么概念?
\n&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