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内的青年导演,钱虽然不多,但却可以吸引无数怀才不遇的电影人。
对于康剑飞这种做法,电影公司老板和投资人自然很不屑。但绝大多数有良心、有远见、有抱负的同行,却是持支持肯定的态度,康剑飞在业内的威望高涨到一个很离谱的地步。
怎么说呢?
他们已经把康剑飞视为香港电影界当之无愧的领袖级人物。
这段时间,康剑飞的电话每天都响个不停,包括程龙、周星池、尔冬升、许鞍华、徐可、杜琪峰、林岭东在内的诸多导演,全都表示支持康剑飞。
香港电影金像奖筹委会、香港导演协会、香港影评人协会、《电影双周刊》等诸多组织,也陆陆续续参与进来,商量讨论影视展的各种细节。
大家最主流的意见,就是模仿欧洲三大影展,设立各种竞赛与非竞赛单元,兼顾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其中艺术性更为重要。
以邹文怀为首的电影公司老板,他们的意见则完全相反,认为香港影展应该以商业为主,非竞赛单元随便怎么弄,但是竞赛单元必须留位置给商业大片。
双方吵得不可开交,根本就无法达成共识,这只能拖时间慢慢磨。
如果没有康剑飞参与的话,争执肯定是电影公司老板们胜出,毕竟资本才是最给力的。
整个三月份就在争吵当中过去,甚至连今年的金像奖关注度都下降了许多。
康剑飞的《生化危机》收获颇丰,拿下最佳造型设计、最佳视觉效果、最佳美术指导、最佳原创音乐四个技术性奖项。
真正的大赢家是许鞍华,《女人四十》不仅从柏林捧回一座银熊奖杯,而且一举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六项大奖,几乎是横扫今年的香港金像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