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耙。
民怨是一把双刃剑。
用得不好,还可能将自个儿割伤。
一时,文武都犯了难。
商议结果就是不能轻易迁人口,两地相隔千山万水不知要累死多少人,即便活着抵达目的地,外来人也会跟本地人口产生冲突,不利于治理;人口留在本地,待康国统一,可以由王庭出面调度食物资源,让食物富裕地区跟中部这边形成互相扶持的关系,这也有助于中部各地更快融入康国。这提议照样被人喷了。
说这话之前怎么就不过过脑子?
君不知中部大陆有多少人口?
康国横空出世之前,西北西南两地人口都有外流趋势,难民逃难首选都是往中部逃。要不是难民腿脚不便,没什么好的代步工具,他们能逃都逃光了。中部盟军人才济济,这也跟他们人口多有关系啊。田多,粮多,政局相对稳定,跑过去的人才有机会繁衍生息。
生的人多了,养大的人多了。
自然,里面出人才的概率才大啊。要不是这样,中部盟军上哪儿摇这么多人打康国?
平日都见不着影子的将才,一个个不要钱地往外冒,跟韭菜一样,杀了一批老头还能冒出一批老头。这些都是经年累月下来的积淀!
没有足够人口出不了这些积淀。
那说怎么办?
迁也迁不走,留下来也养不活……
一群从乱世杀出来的人头回萌生善人竟是我自己的念头。不是他们三观多正,纯粹是对面太过下三滥,什么反人类招式都敢用啊。
倒不如见招拆招?
顾池瞥了眼一直稳坐钓鱼台的褚曜。
自从某人文士之道一步至臻,顾池就将这位同僚当成风向标。甭管多大的事情,只要褚无晦还能坐得住,那就意味着这件事情还没坏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知道褚曜没有主动献上答案不仅是自晦,也是为了其他同僚好。什么事情都让他掏答案,其他人吃干饭吗?
沈棠心中隐约有苗头:见招拆招?
耕田有虫,那便灭虫,耕田有毒,那就解毒。既然虫卵可以焚烧,虫毒自然也能想办法解了。顾池这个设想很是大胆,当即便有人提出疑问——可想过耕田面积多大?
即便医署或是户部针对虫毒研制出了解药,如何泼洒解药又成问题——康国愿意动用兵马去干这事,老天爷也不给他们充足时间!
一人一天能泼洒多少土地?
解药多久能生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