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像饮鸩止渴,让他本能地感到不安。
\n
天幕似乎洞悉了洪武君臣的困惑与挣扎,金色的字迹继续流淌,清晰地勾勒出正统初年那看似牢不可破的权力架构:
\n
【正统朝初,朝局四柱擎天:
\n
一曰内阁: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执掌机要,统摄朝政大略,定国之策出于其手;
\n
二曰六部:掌天下庶务,钱粮、刑名、礼仪、工造、兵马、吏治,运转如常,维系帝国命脉;
\n
三曰勋贵: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定国公徐景昌等勋臣宿将,分掌京营及四方重镇兵权,虎符在握,军威赫赫;
\n
四曰内廷:司礼监掌印、秉笔太监分掌批红、用印之权,监控内外奏章流转,乃皇权最后之阀门。】
\n
【更有太皇太后张氏,深居宫中,威望隆盛。其存在,足以震慑内廷宦官野心,阻绝内外勾结之途】
\n
【幼帝朱祁镇,于杨士奇、杨荣、杨溥,英国公张辅,礼部尚书胡濙等宿儒重臣教导下,习帝王之道,学治国之术】
\n
天幕最后总结道:
\n
【此四柱撑天,辅以张氏镇宫,幼主潜心向学。正统六年,北京奉天殿重建告成,帝于斯殿正式亲政。若循此制,大明纵难复洪武、永乐之赫赫武功,然守成仁、宣之治,使天下安泰,黎庶康宁,亦非难事】
\n
一幅堪称完美的权力制衡与幼主培养蓝图,在天幕上徐徐展开。
\n
勋贵们看到兵权仍在“自己人”手中,纷纷暗自点头;
\n
文臣们见内阁、六部地位稳固,且幼帝得名师教导,亦觉未来可期。
\n
就连朱元璋紧锁的眉头,在看到“四柱撑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