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朱高炽挑选的世子妃】
\n
这一点,如同烙印般刻在朱元璋的心头,让他目光陡然锐利。
\n
【她深得太宗文皇帝徐皇后的喜爱与倚重,曾在那场惊心动魄的北京保卫战中,与徐皇后并肩而立,稳定后方,共御强敌】
\n
【徐皇后于永乐五年薨逝后,大明后宫实质上便由这位太子妃执掌,而朝政则长期由太子朱高炽署理】
\n
【她的资历、能力、与皇室的紧密联系,以及对朝局的影响力,无人能出其右。她是此刻稳定大明江山最合适、也最具法理和威望的人选】
\n
然而,就在天幕下所有人都认为她会顺理成章接过权柄时,这位被尊为太皇太后的女人,给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回答——拒绝!
\n
天幕的文字带着一种肃然的敬意,仿佛在复述一段庄严的誓言:
\n
【太皇太后曰:国赖长君,然今上虽幼,乃先帝血脉,天命所归。且太宗肇基,仁宗宣德,三十载励精图治,内阁之制已成,辅弼幼主,足堪重任。妇人预政,非国之福也。】
\n
紧接着,天幕揭示了此举深远的历史意义:
\n
【遂,张太皇太后不垂帘,不预外朝,唯尽心教养幼帝于内宫,约束外戚,以正宫闱。自此,大明后世,无论新皇如何冲龄践祚,再无太后垂帘听政之例,亦绝外戚擅权之祸】
\n
“再无太后垂帘……绝外戚擅权之祸!”
\n
这最后一句,如同九天惊雷,重重劈在奉天殿前每个人的心坎上,尤其是高踞龙椅之上的朱元璋!
\n
朱元璋脸上方才因“胖子”多子而残留的些许戏谑笑意,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n
他背脊挺得如同标枪,那双洞察秋毫、蕴含着无上威严的眸子,此刻爆发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