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天幕映出漠北深秋的苍凉。黄沙漫卷,枯草连天,一支疲惫却依旧保持着严整军容的庞大军队,如同沉默的巨龙,在无垠的荒原上缓缓南行。
\n
中军那面象征着无上皇权的龙旗,在凛冽的朔风中沉重地低垂着,不复往日的飞扬跋扈。
\n
低沉而肃穆的画外音响起,带着一种穿透时空的沉痛:“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大明太宗文皇帝,永乐大帝朱棣,病逝于第五次亲征漠北之归途。享年六十有五。”
\n
画面随之切换。一座巨大的、由明黄色帷幔严密围拢的御辇,如同移动的陵寝,在精锐羽林卫的严密护卫下,在死寂般的行军队伍中缓缓移动。
\n
辇车四周,气氛凝重得如同冻结。太孙朱瞻基仍然一身甲胄,眼眶深陷,面容憔悴却强撑着威严;英国公张辅等重臣紧随左右,人人面沉似水,腰悬佩剑,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的旷野与沉默的军伍。秘不发丧!这沉重的担子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n
镜头拉远,这支沉默的军队,护佑着他们逝去的帝王,在苍茫的天地间,向着南方的京师,孤独而坚定地前行。直至画面最终定格在那巍峨雄壮的北京城楼之上。
\n
“呜……”
\n
奉天殿前,死寂被打破。一声压抑不住的、带着浓重鼻音的哽咽从马皇后喉中溢出。这位素来以坚韧慈和著称的大明国母,此刻已是泪流满面。
\n
她紧紧攥着身旁朱元璋那粗糙的大手,仿佛要从中汲取一丝力量,身体因悲痛而微微颤抖。那泪水,不仅仅是为天幕上那位陌生又熟悉的“永乐大帝”,更是为那画卷中承载的、属于大明未来的沉重与牺牲。
\n
朱元璋端坐于龙椅之上,腰背挺得笔直如松。他那张被岁月和风霜雕刻得沟壑纵横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一尊凝固的石像。
\n
然而,那双阅尽沧桑、洞悉生死的眼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