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面具般的笑意。
\n
他缓步走下御座,亲手将这位落魄王子扶起,声音刻意拔高,带着一种表演性质的恩威:“识时务者为俊杰!尔能弃暗投明,归顺天朝,朕心甚慰!赐尔名——金忠!封忠勇王!赐冠服、宅邸、金银!”
\n
封赏的场面被刻意渲染得隆重,鼓乐齐鸣,但围观将士的脸上,只有麻木和一种被戏耍的空虚感。
\n
这所谓的“大捷”,如同一块华丽的绸缎,掩盖不住内里空耗国力、无功而返的尴尬与苍白。
\n
十一月初七:画面最终拉回北京城下。
\n
寒风萧瑟,铅灰色的天空低垂。
\n
风尘仆仆、甲胄蒙尘、士气低落到极点的明军队伍,如同一条失去了生气的灰色长蛇,在守城官兵沉默的注视下,缓缓通过德胜门。
\n
没有凯旋的旌旗招展,没有百姓的箪食壶浆,只有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发出的单调而沉重的“哒哒”声,以及士兵们疲惫拖沓的脚步声。
\n
龙纛依旧高擎,但旗下马背上的朱棣,腰背虽挺直,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萧索与暮气。
\n
他微微仰头,看了一眼巍峨却冰冷的北京城楼,眼神复杂难明,最终只是疲惫地垂下眼帘。
\n
旁白音带着一丝冰冷的总结,如同给这场闹剧画上句点:“永乐皇帝第四次亲征漠北,兴师动众,然未遇强敌主力,仅收降一溃败王子,便草草班师。国库虚耗,士气低迷,虎头蛇尾,铩羽而归。”
\n
乐安汉王府。
\n
朱高煦如同一头困在笼中的猛兽,在铺着华丽波斯地毯的大殿内焦躁地踱步。
\n
他的目光死死钉在自己手中那几份情报上,仿佛看到了父皇那萧索的身影,看着那支垂头丧气入城的军队,听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