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的情况下,宁可一再延期也不贸然出击,结果一击即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战争样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知己知彼仍然是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也是战前准备的首要内容。知彼就是把对手研究透,将对手的作战力量、可能运用的战术手段、可能突击的主要方向了然于胸,并有针对in地做好反制准备。知己要求既要懂得如何创造in地发挥自身优长,又要对自己的弱点、不足有清醒的认识,并进行相应改进,力戒骄矜之气,真正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做好各项工作,不给对手以任何可乘之机。
模仿不能取代创新。纵观整个袭击过程,英军体现出了积极创新的军事理念。英军指挥官坎宁安将军敏锐地察觉到航空兵在海战中的决定in作用,开创了以航母舰载机袭击敌方海军基地的先河,并取得了重大战果;英军飞行员面对意军设置的拦阻气球网,苦练jin飞,巧妙应对,最终顺利闯关;工程技术人员研制的磁in鱼雷,成功突破了意军jin心设置的防雷网。而墨索里尼却思想落后,缺乏起码的合成观念,使海空协同变成了海空分家;意军指挥官不仅指挥方式呆板、保守,还把敌人发明的拦阻气球视为防空利器,结果被英军区区21架老式双翼机打了个落huā流水。血的教训jin示我们:胜利不可复制,模仿难敌创新。
一支缺乏创新意识的军队平时只会亦步亦趋,战时也只能被动挨打。而军事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体现在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必须破除“一招鲜、吃遍天”的传统观念,而要强化系统集成和顶层设计的“大创新观”,以全面创新的行动推动部队战斗力水平的整体提高,而不能把“宝”单纯地押在一两件新式武器和一两个新鲜创意上。
指挥官一定要有拨云见i的判断能力。为了达成空袭的突然in,英军采取多种措施隐蔽作战意图,干扰迷惑了意军指挥机关的判断,以致英军舰队在海上航行3昼夜,不仅没有遭到意军的拦截,塔兰托军港甚至没进入高级别的戒备状态。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空袭当天,意军还出动了88架飞机参加对北非的空袭,却没有出动飞机保护防护能力不强的海军舰队,致使其本来就有限的防空力量没能充分发挥作用。
在未来的高科技战场上,战况纷繁复杂、瞬息万变,交战双方会利用多种手段制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