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程然被杀,守关将士一战死伤五千余,连粮草都被尽毁的时候,气得一拳就砸在了龙案之上。
“废物,都是废物。”
宣明宗有生气的理由。
对于涞水关,他还是十分看重的。
他还是摄政王的时候,就调了不少的粮草送往那里,为的就是把涞水关打造成第一铁关,以保证自己的统治地位不会动摇。
现在好了,那么多的粮草都被烧了,让他在短时间内去哪里再准备那么多的粮食送往边关?
没有了粮草,军心就会浮动,岂不是更难守的住了。
其实宣国现在是不缺粮食的。
贾平安的高产粮种已经施实两年,很多权贵与大族的土地上种的都是这些。
收成照以往翻了好几倍之后,粮荒的问题应该解决了。
但这是应该。
事实上呢?
粮食都被权贵和豪绅所掌控,粮食也在他们手中。
就像是昌都,各个粮铺的价格一直是居高不下,且还在缓步上涨之中,便已经证明了一切。
权贵与豪绅才不管朝廷缺不缺粮呢,他们只要利益。
相反,朝廷缺粮还是好事情,至少不用担心有人会突然的打压粮价,断他们的财路。
贾平安只有一个。
已经不在昌都,各大粮商们不再担心。
国库中已经没有多少的存粮,之前的全部拨付到了涞水关,现一把大火烧了精光。
无粮之下,让五十万准备出关出战的宣军怎么办?
有心想要向权贵和豪绅征粮吧?
可前一阵子刚问人家要了一批,这才过去多长时间,再开口索要,怕是无人会配合。
用钱买吗?
国库里的银子是有数的,只出不进,又能坚持到几时?
“来人呀,宣几位重臣入殿议事。”没有头绪,宣明宗便决定叫大臣来共同商议解决办法。
杜文渊来了。
他虽然还是首辅之职,但其实已经没有了多少的权力。朝堂之上,他成为了一个摆设。
这还是因为他有另一层身份,杜氏族长。
而杜氏还是昌都第一大族,有这个光环在,他才没有被清理掉。
如今真正百官之首变成了毛宇寰,这位被杨敏君寻到,并早早站台在宣明宗一方的人。
除了两位辅臣,还有六部尚书都赶了过来,大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