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然新制一说关乎江山社稷,臣等以为为了国家社稷不应冒如此危险!”话语强硬至此,他们果然是有备而来。朱祐樘的君无戏言自然是个推脱的好法子,但是他们口口是道地说的也是为了国家安危,这一点也是难以反驳的。光看这一点,朱祐樘怕也是怎么也不可能拒绝的,更何况这些都是大权在握的忠臣。
朱祐樘没有说话,万通一干人也跪着不说话,像是在对峙。
朱祐樘清了清嗓子然后说道:“谏,证也;谏者,正也。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如今众大人可以直谏殿下,实乃殿下之幸,朝廷之幸!”有几个老头就摇头晃脑了,当然不包括万通,因为他的目的与他们不同,自然不会如此轻易放弃。
“然而,开国至今,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如此,劣等权贵不仅占用了官位,没有能力为国效力,甚者还会欺压百姓,危害社稷,为国一害。同时庶民中有才之人空有满腹经纶,终究难以报效国家,甚是可惜。若是能为朝廷所用,也不失为一大幸事。方才大人们也说到了此时为多事之秋,那么如今当务之急就是趁着三国实力相当竭力谋求发展,巩固国之根基。”
“然旧制是为国之本,臣以为决不能弃。”说话的是意难平的万通。朱祐樘这般说自然是影响到他的计划了,那些大臣本是墨守陈规之人,只要不败社稷自是可以商榷的,但万通打的可不是这么纯粹的算盘。
果然,他这么一说,那些大人又有些动摇了。
朱祐樘见状,继续说道:“旧制新制唯一不同的就是选贤举能的途径,其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给朝廷增强实力以固江山社稷。既然殊途同归,为何不一试?”
朱祐樘顿了顿,轻咳了一声:“过往武举多由勋贵举荐,此次恩科,考生来源分生徒与乡贡两类。权贵自然是州省学馆出生,为生徒,而直接受试合格者为乡贡,这两类人皆可平等接受考试,最后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